[实用新型]混凝土梁反向加载试验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122497.0 申请日: 2012-03-28
公开(公告)号: CN202485971U 公开(公告)日: 2012-10-10
发明(设计)人: 徐港;梁桂林;王青;高德军;郝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 徐港
主分类号: G01N3/00 分类号: G01N3/00;G01M99/00
代理公司: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代理人: 成钢
地址: 443000 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混凝土 反向 加载 试验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载荷实验领域,特别是一种长期荷载作用下构件能够不卸载并完成破坏实验的混凝土梁反向加载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研究长期恒定荷载对结构的影响的实验,基本上是通过重物加载的方式进行的,在进行破坏试验时会先卸载后再进行加载破坏,与实际构件在持续荷载发生破坏不同,由于重物加载体积大,占地面积广,加载后移动或调整很不方便,导致实验效率低,并且得到的结果也会与实际结果有一定的差距,不利于研究构件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破坏的一般规律。

中国专利201120125585.1提供了一种预制梁应力静荷载试验装置,多根反力锚杆一端与基础体连接,另一端与反力钢梁连接,反力钢梁下方设有传力装置,基础体上方设有支承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梁应力静荷载试验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以较少的设备实现预制梁应力静荷载试验,采用千斤顶进行应力加载,从而不需要配重和起吊设施。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观察梁底裂缝的走势及测量裂缝的宽度不便,不利于实验数据的获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梁反向加载试验装置,可以方便的获取试验数据,且便于试件的加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梁反向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两端设有滑槽,支座拉杆通过螺母安装在滑槽内;

支座拉杆与支座框架连接,两个支座框架之间通过横向拉杆连接;

底座上位于滑槽内侧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与分配横梁活动连接;

分配横梁下设有千斤顶和力传感器。

支座拉杆与支座框架的下端之间通过支座转轴连接。

所述的支座转轴通过固定盘锁定。

横向拉杆通过扣环与支座框架连接。

横向拉杆两端通过螺纹与扣环连接。

分配横梁底部设有支撑槽,支撑杆活动地位于支撑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梁反向加载试验装置,通过采用反向加载的方式,利于观测试件裂缝的走势及测量裂缝的宽度,从而易于获取试验数据,且采用了支座转轴配合扣环的结构,利于加载试件。设置在底座上的滑槽、横向拉杆和扣环结构的配合,可以方便地调整长度,以和试件的长度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对混凝土梁及类似梁体构件的试件进行长期静力加载和持续荷载作用下模拟钢筋锈蚀试验研究,整个加载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可以任意移动,并可以重复利用,加载控制方便准确,检测数据能更好的贴近实际;可以满足各个学校教学试验梁的实验装置,也可以用于各科研机构对受弯和受剪构件各项性能的检测试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底座1,滑槽2,固定孔3,螺母4,强化垫板5,支座拉杆6,支座框架7,支座转轴8,支撑杆9,支撑槽10,固定盘11,横向拉杆12,扣环13,力传感器14,千斤顶15,分配横梁16,滚动支承17,紧固螺栓18,垫板19,试件20,固定支承2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中,一种混凝土梁反向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两端设有滑槽2,支座拉杆6通过螺母4安装在滑槽2内;底座1侧视成“Ω”形,下方的螺母4位于“Ω”形内凹的部位中。在上方的螺母4的下方还设有强化垫板5,用于确保支座拉杆6受力可靠。

支座拉杆6与支座框架7连接,两个支座框架7之间通过横向拉杆12连接;

如图1中,底座1上位于滑槽2内侧设有支撑杆9,支撑杆9通过螺纹与底座1上的固定孔3连接,从而可以调节支撑杆9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试件20。

支撑杆9与分配横梁16活动连接,优选的方案中分配横梁16底部设有支撑槽10,支撑杆9活动地位于支撑槽10内。分配横梁16下设有千斤顶15和力传感器14。由此结构,当千斤顶15顶升时,分配横梁16可以随之运动。

分配横梁16上设有滚动支承17和固定支承21。滚动支承17和固定支承21上设有垫板19,试件20安装在垫板19上,在支座框架7与试件20之间也设有垫板1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港,未经徐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24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