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电子驻车执行机构的软管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2750.2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1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岩;董良;蒋大伟;杨柳;陈加超;刘明华;应卓凡;陈鑫;吴桂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00 | 分类号: | F16L9/00;F16L3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电子 执行机构 软管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子驻车制动卡钳上的软管接头。
背景技术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lectrical Parking Brake,简称为EPB)就是一种继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P(电子稳定系统)等广泛应用的制动控制系统之后,在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兴电子制动控制技术。传统的机械式驻车制动系统是通过驾驶者操纵驻车手柄,带动制动蹄片张开或制动卡钳活塞移动完成驻车,其制动力完全来自驾驶者;而EPB系统则是通过电机施加制动力,驻车时驾驶者只需操作按钮(EPB开关),由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ECU控制电机工作完成驻车(制动)。相比传统的机械式驻车制动系统,EPB系统具有以下明显优势:1、由于取消了驻车手柄结构,为整车内饰造型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2、驻车制动力由电机工作产生,降低了驾驶者(尤其是女性驾驶者)的操作强度;3、随着汽车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EPB系统通过与整车其他控制系统的联动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多舒适、方便的驾驶选择。目前,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执行机构在整车上进行布置时,通常选择集成在后制动卡钳上,且软管接头为直管状,由于需要考虑执行机构的后期维护的可操作性,制动软管接头需要避让出执行机构的维护操作空间,导致制动软管结构较复杂,无法实现左右件的通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用于汽车电子驻车执行机构的软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汽车电子驻车执行机构的软管接头,包括硬管2,硬管2的一侧管端设有接头3,硬管2的另一侧管上设有防转结构的过油口1,改进在于:所述硬管2为L形管,以弯折处为基准两侧管长相等。
所述硬管2的内弯折角度α为14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软管接头结构简单紧凑,保证了执行机构的维护操作空间;
2. 硬管为L形管,且两侧管长相等,内弯折角度α为140°±5°;将软管部分导向到预期的布置位置,并在轴向上无夹角,保证了左右的通用性,节省了模具费用;
3.防转结构的过油口,通过与驻车执行机构上的卡槽相配合,解决了过油螺栓固定时制动软管跟转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见图1,用于汽车电子驻车执行机构的软管接头包括硬管2,硬管2的一侧管端设有接头3,硬管2的另一侧管上设有防转结构的过油口1;硬管2为L形管,以弯折处为基准两侧管长相等,内弯折角度α为140°±5°。
参见图2,使用时,软管接头被固定在执行机构4上,通过过油螺栓5穿过防转结构的过油口1固定,通过硬管2将软管导向到预期的布置位置,再通过接头3与软管本体相连接。采用这种设计方案的软管接头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避让了执行机构的维护操作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27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折叠结构板元件
- 下一篇:用于改善边缘一致性的腔室气体扩散器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