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束次谐波聚束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123901.6 申请日: 2012-03-28
公开(公告)号: CN202565565U 公开(公告)日: 2012-11-28
发明(设计)人: 赵振堂;赵明华;钟少鹏;盛树刚;汪宝亮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5H7/18 分类号: H05H7/18
代理公司: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代理人: 邓琪
地址: 201800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电子束 谐波 聚束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加速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子束次谐波聚束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子加速器中,首先把电子束注入电子直线加速管,同时把微波功率也注入加速管产生高压来对电子进行加速,输出的是以微波周期为间隔的高能电子束,我们称之为基波脉冲电子束。为了得到更大更高电流的单脉冲电子束,可以使用比基波频率低几倍的次谐波高频功率馈入次谐波聚束器,把相邻几个基波的电子束脉冲压缩到一个脉冲中,从而得到高电流的单脉冲电子束。目前,加速器领域有三种方法来得到单脉冲电子束:1)采用基频的电子束次谐波聚束器,其缺点是只能得到三个小电荷量的电子束脉冲;2)采用基频的不锈钢低次谐振腔,其缺点是腔体品质因数低,需要大功率的射频功率源;3)更低频率的谐波腔,缺点是占用空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束次谐波聚束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能得到三个小电荷量的电子束脉冲和需要大功率的射频功率源和占用空间较长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束次谐波聚束器,包括圆柱形的重入式谐振腔,所述重入式谐振腔具有中心轴线;用于电子束流通过的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束流管道,所述束流管道包括两段彼此相对地自重入式谐振腔的两圆形底面之外分别伸入其内部的第一束流管道和第二束流管道,所述第一束流管道具有位于所述重入式谐振腔内的第一鼻锥末端,所述第二束流管道具有位于所述重入式谐振腔内的第二鼻锥末端,所述第一鼻锥末端和所述第二鼻锥末端定义一间隙;用于调节所述重入式谐振腔的频率的调谐器,所述调谐器自所述重入式谐振腔的圆柱面的法线方向伸入所述重入式谐振腔内,所述调谐器的末端临近所述间隙;以及用于将射频功率馈入所述重入式谐振腔的耦合器。

所述重入式谐振腔为无氧铜制成的重入式谐振腔。

所述调谐器包括与所述重入式谐振腔配合的波纹管和伸入所述重入式谐振腔内部的调谐杆。

所述耦合器是环状的磁耦合结构。

所述调谐器与所述重入式谐振腔之间采用金属密封圈密封。

所述耦合器与所述重入式谐振腔之间采用金属密封圈密封。

所述调谐器的在所述重入式谐振腔外部的末端与电机连接。

所述耦合器的在所述重入式谐振腔外部的末端通过同轴电缆与射频功率源连接。

所述耦合器与网络分析仪连接。

所述束流管道的壁面上设有电流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谐器的调谐杆的活塞式移动来调节重入式谐振腔的工作频率。同时,通过与耦合器相连的晶体管技术的固态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的调节来调节重入式谐振腔内的电场强度,从而实现在线调节,达到电子束长度即纵向压缩亦是时间宽度压缩的目的,即占用空间缩短。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束次谐波聚束器的射频功率源不必采用复杂的电子管系统,而采用晶体管技术的固态放大器。由于晶体管功率源的优势,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束次谐波聚束器稳定可靠,寿命长,体积小,简单可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束次谐波聚束器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束次谐波聚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束次谐波聚束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束次谐波聚束器的耦合器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束次谐波聚束器的调谐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束次谐波聚束器的功能、特点。

更具体地参考附图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束次谐波聚束器包括调谐器1,耦合器2,重入式谐振腔3和束流管道4。

其中,重入式谐振腔3呈圆柱形,其具有中心轴线(未示出)。束流管道4沿着中心轴线贯穿重入式谐振腔3的上下底面,而耦合器2和调谐器1分别位于重入式谐振腔3的侧面上。

用于电子束流通过的束流管道4包括两段束流管道(参见图3),即第一束流管道和第二束流管道,该两段束流管道相对彼此分别自重入式谐振腔3的两圆形底面之外分别伸入重入式谐振腔3的内部,并且分别具有鼻锥末端5(参见图2),第一束流管道的第一鼻锥末端和第二束流管道的第二鼻锥末端沿着中心轴线间隔开,并定义一间隙(参见图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39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