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静电除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4716.9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8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俞国勤;何维国;崔剑仇;汤一波;包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68 | 分类号: | B03C3/68;B03C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侯佳猷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静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油脱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电除焦器。
背景技术
静电除焦技术和一般煤炭气化系统的电捕焦器的原理相同。高压静电除焦器工作原理是,电晕极接高压直流电源负极,沉淀极接其正极,当含焦油雾滴等杂质的气体通过该电场时,移动的离子、电子混合气体中的介质相碰撞接触,使其带负电荷,吸附了负离子和电子的杂质在电场库伦力的作用下,移动到沉淀极后释放出所带电荷,并吸附于沉淀极上,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通常称为荷电现象。当吸附于沉淀极上的杂质量增加到大于其附着力时,会自动向下流趟,靠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沉淀极板自由下落沉积,从电捕焦油器底部排出,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净化气体则从电捕焦油器上部离开并进入下道工序。
它的优点是除尘、除焦效率高,一般达98%以上,但静电除焦对进口燃气焦油含量有要求,一般要求低于5g/Nm3,对于焦油含量较高的气体,则脱除不理想。
生物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可再生资源,现已成为许多国家的研究利用焦点。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是研究中的重点。所谓的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就是将生物质固体原料置于高温环境,通过热分解和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气体燃料和化学原料气体等气态物质的过程。这些气体成分复杂,含氧量高,对其净化除焦的要求也较高。现有的静电除焦结构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焦油含量较高气体进行有效除焦处理的高压静电除焦器,尤其对生物质气体的脱除杂质有较好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静电除焦器,包括筒体、位于筒体下部的进气口和位于筒体上部的出气口,设置一高压控制器,在筒体内设置电晕极和沉淀极,所述高压控制器与所述电晕极相连接。
其中,所述高压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筒体外部。
其中,所述电晕极设在所述筒体的底部。
或者,所述沉淀极设在所述筒体内的中上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将高压静电除焦技术与两段式气化炉技术相结合使用,使用蒸汽-富氧作为气化剂,控制了燃气中氧的含量,解决了生物质燃气中氧气含量过高的难题;通过与自动氧含量分析仪相连,在进入气体的氧含量高时可以自动跳闸,保护了除焦器的下一道工序中设备的安全;
2)除焦效率与工作电压有密切的关系,电压过高,会击穿形成短路,而电压过低电场强度不强,达不到除焦效果。本系统利用高压控制器将工作电压维持在一个合适值,保证了对焦油含量较高或者成分复杂的气体也能达到良好的除焦效果。
3)除焦器是封闭运行,焦油粘性也较大,焦油的堆积会大大影响设备除焦效率。高压静电除焦器的结构原理使焦油不会沉积在除焦器中,解决了除焦器中的焦油难以清除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电晕极(负极),3-沉淀极(正极),4-进气口,5-出气口,6-高压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高压静电除焦器,包括筒体1、筒体1内的作负极的电晕极2和作正极的沉淀极3、筒体下部的进气口4和筒体上部的出气口5,在高压静电除焦器的筒体内部设置的高压控制器6,所述高压控制器6与所述电晕极2相连接。高压控制器6设置在所述筒体外的中上部,所述电晕极2设在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沉淀极3设在所述筒体内的中上部。
与该高压除焦器相连的气化炉为两段式气化炉,两段式气化炉中使用蒸汽-富氧作为气化剂,提高了气化效率。经气化的燃气气体(如生物质气体)经过进气口4进入高压除焦器的筒体内部。作负极的金属丝电晕极与作正极的金属板沉淀极之间施加额定直流高电压,由于负电荷离大在电场中运动速度比正电荷离子快,而且负电晕极击穿电压比正电晕极高,当燃气气体由设备底部进入,气体分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离。气体中携带的焦油微粒绝大部分带上负电荷且沿电力线方向吸附于电极的表面,油雾粒子在极板表面不断凝聚,颗粒增大,最后成为油滴重力沿沉淀极表面流淌至设备底部,经排污口排出。另外,在电晕极附近带上正电荷的那些焦油微粒则被电晕极导线吸附,沿导线表面流下,也汇聚于设备底部,净化后的气体从设备顶部的出气口5流出,进入下一道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47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