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相线切换功能的漏电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5920.2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3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金海;张吉富;林生得;王士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安亿安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34 | 分类号: | H02H3/3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1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相线 切换 功能 漏电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漏电保护器。
背景技术
在低压配电网中,输电线路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在城市居民和农网供电系统中,由于用电户多为单相负荷或单相和三相负荷混用,并且负荷大小不同和用电时间的不同,所以必定会在电网三相之间必定存在不平衡电流。不平衡电流会增加线路和变压器的电能损耗,降低变压器的出力,容易造成三相电压的不平衡。市场上的漏电保护器只具有漏电、过流、短路、过压欠压等基本保护功能。此类漏电保护器无法对相线之间进行智能切换,导致在实际应用时依旧存在上述的问题。并且现有的漏电保护器均采用电磁继电器,这种机械触点式开关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打火现象,长时间使用或者在恶劣环境下容易氧化,会导致保护动作不能够稳定触发。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漏电保护器,该新型漏电保护器不仅能实现基本的漏电、过流、短路、过压欠压等保护功能,还可以根据已有的各相线负载情况自动进行相线之间的切换,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三相之间的电流,使电网平稳运行,提高供电质量。
一种带相线切换功能的漏电保护器,包括电流互感器和三相电流检测电路,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漏电电流并输出漏电信号,电流互感器输出端连接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对所述漏电信号放大后输入到单片机,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连接电流信号接收电路,三相电流信号接收电路将电流信号输入单片机,电流信号接收电路用于接收三相电流信号,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驱动电路驱动连接在三相线中的开关,驱动电路通过反馈电路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入端,反馈电路将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入到单片机。
所述的开关采用双向晶闸管开关。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与单片机输出端连接的三极管,三极管连接光控双向可控硅,光控双向可控硅连接双向晶闸管开关。
所述双向晶闸管开关连接由电阻R13、电容C2、压敏电阻R14组成的保护电路。
所述双向晶闸管开关上连接有击穿检测电路,击穿检测电路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入端。
所述击穿检测电路包括滤波电容,差分放大电路以及比较输出电路。双向晶闸管两端压降通过单向导通的二极管D2、D3输入,然后经过电阻 R15、R16、R17、R18分压后输入到运算放大器OP3、OP4。运算放大器OP3、OP4组成差分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连接到比较器OP5正端。比较器OP5负端连接有偏置电阻R24、R25,比较器OP5输出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
所述电流信号接收电路接收三相火线的电流,将电流值输入到单片机内,当某相火线的电流超过设定值,而其他相的负载较轻时,即满足了相线之间的切换条件,单片机输出信号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驱动开关断开此相线,然后单片机再输出信号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控制驱动开关导通需要连接的相线。
所述反馈电路将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入到单片机,在单片机接收到驱动信号确认相线切断后再导通需要连接的相线。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以下优点:
1.能够根据三相之间的负载情况自动进行切换。以此来平衡三相之间的电流,减小了三相间电流不平衡所带来的危害,使电网平稳运行,提高供电质量。
2.采用双向晶闸管电子开关消除了机械式触点开关的打火现象。由于没有机械部件,能够在高冲击,振动的环境下工作。同时电子开关灵敏度高,开关速度快,所需的驱动功率非常小。
3.由于电子开关中没有线圈,因而减少了电磁干扰。在三相切换功能下,采用电子开关能有效地减小漏电保护器的体积,给安装带来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组成及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电子开关的击穿检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安亿安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临安亿安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59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