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清扫两用车的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8646.4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9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林如阳;车晓峰;刘寿林;王芳鹏;刘丁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厦工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H1/10 | 分类号: | E01H1/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2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扫 两用 车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用车车厢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清扫两用车的车厢。
背景技术
洗扫两用车的主要功能有高压水清洗、扫盘清扫和吸污功能,因此其车厢结构一般分为清水箱、污水箱和动力腔。现有的车厢一般将清水箱置于前部,发动机和高压离心风机放置在中部,而将可倾卸的污水箱放置后部,吸污管则从底盘中部延伸到后部的污水箱中。
但是,这种布置方案会导致吸污管道加长,吸污能力减弱;而在清水减少和污水增多的过程中,车辆重心会向车辆尾部移动,使得前后桥的载荷分配失衡;另外,大空间的清水箱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水的晃动会加重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清扫两用车中车厢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扫两用车的车厢,以解决现有技术车厢存在载荷分配失衡以及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清扫两用车的车厢,其中,包括车厢前段、车厢后段以及设置在车厢前段和车厢后段之间的大隔板,该车厢后段经由隔离组件而区隔为上端和下端,该车厢后段的上端是污水箱,该大隔板上还设置有连通车厢前段和车厢后段下端的通孔,该车厢前段和车厢后段下端是清水箱,吸污管从下而上穿过清水箱达到污水箱。
进一步,该隔离组件包括左侧板、小隔板和右侧板,该左侧板与小隔板的一端相连,该小隔板的另一端与右侧板相连。
进一步,该左侧板、小隔板和右侧板下方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筋板。
进一步,该加强筋板上形成有贯通孔。
进一步,该左侧板和右侧板带有向后和向中间的斜度,且下方形成有通水孔。
进一步,该小隔板带有向后的斜度。
进一步,该车厢前端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左右部分是清水箱,中间的上半部分是吸风管道,下半部分是供高压离心风机容置的空腔。
进一步,该吸污管上方设置有可拆卸的橡胶挡板。
进一步,该吸污管的中部还设置有挡水板。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清扫两用车的车厢,其清水箱在车厢前段和车厢后段均有设置并位于下方,且通过大隔板上的通孔而连通。故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兼顾到整车的重心位置,减少了水的晃动,提高了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也缩短了吸污管的长度,提高了吸污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扫两用车的车厢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除了车厢左侧壁、顶板和后门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透视图。
图中:
车厢 100
车厢前段 A 车厢后段 B
大隔板 1 通孔 11
隔离组件 2 左侧板 21
小隔板 22 右侧板 23
加强筋板 24 贯通孔 241
通水孔 25 吸污管 3
橡胶挡板 31 挡水板 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清扫两用车的车厢100,与现有技术一样也具有左侧壁、顶板和后门,为了便于清楚表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上述现有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给予拆除。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于:该车厢100包括车厢前段A、车厢后段B以及大隔板1,该大隔板1设置在车厢前段A和车厢后段B之间,该车厢后段B经由隔离组件2而区隔为上端和下端,该车厢后段B的上端是污水箱,该大隔板1上还设置有连通车厢前段A和车厢后段B下端的通孔11,该车厢前段A和车厢后段B下端是清水箱,吸污管3从下而上穿过清水箱达到污水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厦工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厦工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86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洋钻井平台桩靴喷冲装置
- 下一篇:沥青混凝土搅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