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合釜用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0031.5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6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贾冬梅;孙桂娟;王继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 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合釜用传热装置,属于化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聚合釜是丁腈橡胶装置中的关键设备。该设备为立式圆筒形带椭圆封头的搅拌设备,内设三层搅拌器,反应中产生大量的热量。而普通的传热装置,传热效率较低,不能够带走聚合釜中的反应热,使得反应效率降低,还有些传热装置在物料流动状态改变的时候会影响其搅拌的性能,这样也不利于热传导,使得聚合釜内温度过高,不利于聚合反应的进一步进行,降低了聚合釜的聚合效率。
此发明设计一种新型的传热装置,使有限的设备空间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撤走大量的反应热,同时物料流动状态的改变不会影响搅拌器的性能,且易于安装、清洗。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合釜用传热装置,使有限的设备空间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传递出大量的反应热,同时物料流动状态的改变不会影响搅拌器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聚合釜用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入口管、介质出口管、上集合总管、下集合总管和冷却管组,介质入口管连接上集合总管,介质出口管连接下集合总管,上集合总管和下集合总管通过冷却管组连接。
所述的冷却管组上、下两端设置有支管,上、下两个支管均连接有集液管,两根集液管之间通过冷却管连接。
所述的上集合总管和下集合总管通过10-20组冷却管组连接,上集合总管和下集合总管之间的冷却管组均匀分布。
所述的两根集液管之间通过5-15根冷却管连接。
其中集液管垂直于冷却管所在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这样的设置使有限的设备空间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撤走大量的反应热,同时物料流动状态的改变不会影响搅拌器的性能,且易于安装、清洗。这样即可以减少流体流动的阻力,冷却管还起到挡板的作用,改善流动状态。冷却管较其他形式的挡板更易于清洗,不易形成死角和物料的堆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冷却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A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介质入口管;2为介质出口管;3为上集合总管;4为下集合总管;5为支管;6为集液管;7为冷却管;8为聚合釜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介质入口管1、介质出口管2、上集合总管3、下集合总管4和冷却管组,介质入口管1连接上集合总管3,介质出口管2连接下集合总管4,上集合总管3和下集合总管4通过冷却管组连接。
冷却管组上、下两端设置有支管5,上、下两个支管5均连接有集液管6,两根集液管6之间通过冷却管7连接。
上集合总管3和下集合总管4通过18组冷却管组连接,上集合总管3和下集合总管4之间的冷却管组均匀分布。
两根集液管6之间通过10根冷却管7连接。
冷却管7与集液管6相互垂直。
使用时,介质入口管1设置在聚合釜体8的上端,介质出口管2设置在聚合釜体8的下端,上集合总管3和下集合总管4分别设置在聚合釜体8内部的上下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00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辊硅铁破碎机
- 下一篇:两用途光照治疗理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