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0544.6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8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娥;方杰;童建灿;陈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宝业建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特别与电子技术结合的智能门锁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锁品种类繁多,传统锁具基本集中与机械式结构,机械式门锁制作方便,结构简单,广泛受消费者青睐。但是由于机械门锁结构原理简单,容易复制,防盗性能不高。
随着近几年电子技术的发展,门锁与智能卡技术的结合越来越广泛,现有的电子门锁结构复杂,而且制作成本高,不利于广泛使用。所以本发明人设计出一种智能门锁,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门锁,功能丰富,简化电子锁的结构,便于广泛制造、故障率低、防盗性能高、操作简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门锁,包括智能卡、读卡器、信号判断电路、信号控制电路、锁体电机、内执手转动件、外执手转动件、插销;读卡器读取智能卡信号,读卡器通过数据线与信号判断电路连接,信号判断电路根据读卡器中读取的信号进行判断,信号控制电路连接与信号判断电路,接收信号判断电路中判断后产生的总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总控制信号产生控制锁体电机的开启信号和关闭信号,锁体电机联动穿置于内执手转动件上的插销,外执手转动件嵌套在内执手转动件内部。
所述的内执手转动件与内把手连接。
所述的外执手转动件与外把手连接。
所述的内执手转动件为圆环柱体构件,所述的外执手转动件为嵌在内执手转动件中的内方外圆形柱体构件,内、外执手转动件上均设置有供插销穿置的销孔。
所述的锁体电机的输出轴抵于一弧形弹片的外弧面,插销一端抵于弧形弹片的外弧面。
所述的信号判断电路包括CPU单元以及与其连接输入接口单元、输出接口单元,输入接口单元连接读卡器,输出接口单元连接信号控制电路。
所述的CPU单元连接有可视电话接口。
所述的CPU单元连接有网络接口。
所述的信号判断电路、信号控制电路上连接有外接供电电源的变压器。
所述的信号判断电路、信号控制电路连接有蓄电池。
所述的信号判断电路上连接的供电支路具有设置有反锁开关。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诸多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读卡器读取智能卡中的信息,并通过信号判断电路中的内部芯片程序判定得出总控制信号接至信号控制电路上,使得信号控制电路接通为锁体电机提供工作信号,通过锁体电机带动插销将内执手转动件和外执手转动件连接成一体,这样就可以通过外把手旋动锁舌,开启门锁,同时启锁时间通过信号判断电路内程序控制可调。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现有电子智能锁结构,安全性高,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插销初始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插销连通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插销转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电路原理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智能门锁,主要涉及到的部件包括智能卡1、读卡器2、信号判断电路3、信号控制电路4、变压器5、锁体电机6、内执手转动件7、外执手转动件8、插销9、弧形弹片10。
智能卡1可以采用现有电子市场中出现比较成熟的卡型,如ID卡、IC卡。读卡器2是与智能卡1配套的部件,用于读取智能卡1上的对应的唯一信息。
读卡器2与信号判断电路3连接,将读取的信号输送至信号判断电路3中,信号判断电路3包括CPU单元31、输入接口单元32、输出接口单元33,以及CPU单元31上必要的外围电路。读卡器2上的信号通过输入接口单元32送入CPU单元31中,然后经过CPU单元31中内部程序判断该信号的真假,若为真信号则CPU单元31产生相应的总控制信号,从输出接口单元33中输出。若为假信号,则CPU单元31不产生相关信号。总控制信号相当于一个延迟信号,延迟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而定,比如为10秒。
变压器5外接220V民用供电电源,通过变压器5转换成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弱电电源,为信号判断电路3和信号控制电路4供电。
本实用新型中变压器5、信号判断电路3和信号控制电路4可以集中放置在一个控制箱中,方便电路结构布局,同时也便于安装、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宝业建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宝业建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05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