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颗粒饲料投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5289.4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4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怡 |
主分类号: | A01K61/02 | 分类号: | A01K61/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南方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5 | 代理人: | 白家驹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普***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颗粒饲料 投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颗粒饲料投放器,属于水产养殖中使用的颗粒饲料投放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产养殖中,特别是在室内外养殖池的亲鱼育种养殖中,颗粒饲料的投放是一件工作量较大也较难把握的工作,由于目前没有合适的颗粒饲料自动投放设备,所以目前各养殖场主要是依靠养殖工人的人工操作来定期投放颗粒饲料,由于是人工投放饲料,很难准确把握饲料投放量,即经常存在着投放饲料或多或少不稳定的现象,这样当饲料投放量不足时会影响亲鱼生长和培育,当饲料投放量过多时则亲鱼会吃得过饱,也会影响亲鱼生长和培育,而且过多的饲料投放不但容易造成饲料的浪费,也会影响养殖池中的水质,影响正常的亲鱼育种养殖。
现在虽然有一些能自动投放饲料的投放机器,但这种类型的饲料投放机器只是固定式的定时定量的投放饲料而已,并不能根据鱼的实际需要来进行适时适量的投放饲料,即不能根据鱼的实际需要时间和需要量来进行饲料的投放,也同样有类似于上述人工投放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颖的一种小型颗粒饲料投放器,采用静态式碰撞型颗粒饲料自动投放技术,使得亲鱼需要进食时自动碰撞小型颗粒饲料投放器,从而实现自动精确投饲、节省饲料、减轻养殖工人工作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颗粒饲料投放器,在所述的小型颗粒饲料投放器中设置有一活动半球座,活动半球座为半球形片状结构,在活动半球座中间开设有一直径大于碰撞杆直径的通孔,活动半球座与机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颗粒饲料投放器,完全实现了亲鱼需要时自动投饲进食和投饲均匀的目的,能节省饲料又能大幅度减少养殖工人的养殖工作量,解决了目前在亲鱼鱼种养殖中没有合适的自动小型颗粒饲料投放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投饲稳定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颗粒饲料投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颗粒饲料; 2、饲料斗;
3、投饲盘; 4、活动半球;
5、碰撞杆; 6、碰撞球;
7、活动半球座; 8、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一种小型颗粒饲料投放器,包括:饲料斗2、投饲盘3、活动半球4、碰撞杆5、碰撞球6、活动半球座7以及机架8。
基本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将小型颗粒饲料投放器进行组合装配,然后将机架8的下端开口插入并固定于养殖池的池体边缘上,固定好后,小型颗粒饲料投放器就可以使用了。
小型颗粒饲料投放器安装固定就位后,碰撞杆5应向下深入于养殖池的池水中,碰撞杆5的端部为碰撞球6,碰撞球6应位于养殖池的池水高度的中间位置为宜,当亲鱼游动过来触碰到碰撞球6时,碰撞球6就会带动碰撞杆5摆动,由于活动半球4与活动半球座7为球体表面接触,并可自由滑动或转动,所以碰撞杆5是可以摆动的,碰撞杆5的摆动带动投饲盘3晃动,这样投饲盘3外侧上的颗粒饲料就会由于投饲盘3的倾斜而落入养殖池中,由于投饲盘3上微凸点结构对颗粒饲料的阻尼作用,颗粒饲料不会一下子从投饲盘3上滑落很多,这样亲鱼就能均匀的吃到颗粒饲料了,亲鱼不断的碰触碰撞球6,碰撞杆5就会不断摆动,这样投饲盘3就会不断晃动,投饲盘3上的颗粒饲料就会不断的落入养殖池中,而投饲盘3上的颗粒饲料可以不断从饲料斗2中自动得到补充,这样亲鱼就可以不断进食,这样亲鱼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养后,就知道了饿了可以通过碰触碰撞球6,颗粒饲料就会落入水中,就可以来进食了。
当亲鱼吃饱后,就会沉入池底休息,这样亲鱼不再触碰碰撞球6,颗粒饲料就不会再落入养殖池中,颗粒饲料是放置于饲料斗2中,由于重力的作用,颗粒饲料会落到投饲盘3上,由于投饲盘3在亲鱼不碰撞时是处于水平状态的,并由于颗粒饲料止息角和投饲盘3上微凸点结构对颗粒饲料的阻尼作用,颗粒饲料在投饲盘3没有外力作用呈水平状态时只会堆满投饲盘3表面,而不会滑落到养殖池中。这样使得养殖工作变得非常省事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怡,未经郭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52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