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创经皮肾镜用扩张止血造瘘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6205.9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8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潘进洪;李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进洪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9/02;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创经皮肾镜用 扩张 止血 瘘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微创经皮肾镜用扩张止血造瘘管。
背景技术
经皮肾镜是近年来发展的微创治疗肾结石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有治疗效果好、结石清除率高、肾功能损害小、出血少和创伤小的特点。经皮肾镜需要在肾皮质内穿刺1个或多个通道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肾造瘘管起到引流尿液和压迫止血的作用。
然而,因肾造瘘管的直径必须小于穿刺通道的直径才能置入肾内,因而在肾穿刺通道和肾造瘘管之间会有一定的空隙,肾造瘘管压迫止血的作用有限,少部分病人会形成严重的出血,对于出血较为严重无法用内科手段控制的患者,甚至需要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止血或肾切除,不仅费用较高,而且还会导致一部分或全部肾功能不可逆的丧失;另外,传统的造瘘管通常为不带气囊的乳胶管,其无法自行固定,且组织相容性较差,局部的炎症反应比较严重,伴随的感染发生率较高,不适合长期携带,给部分患者尤其是需要进行二期及以上手术的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
为此,有人对传统的微创经皮肾镜用造瘘管进行了改进,如中国专利局于2008年4月30日公告的CN201052137Y号专利和中国专利局于2010年9月22日公告的CN201585959U号专利,两者的设计思路有相似之处,即造瘘管包括引流管、位于引流管头部的引流侧孔和位于引流管尾部的引流管接头,在引流管头部、引流侧孔后设有一个气囊,其与一条充气管道连通,充气管道沿引流管管壁至引流管尾部伸出,前者利用充气管道给气囊注水,后者利用充气管道给气囊充气,从而实现压迫止血。虽然,两者均简化了手术过程,便于操作,降低了术后输血和超选择性动脉枢塞的几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长期保留于患者体内,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便于患者进一步的治疗,但是,气囊注水或充气不容易实现,且会使病人有不适的胀痛感,气囊内外的压力平衡后再继续注水或充气则只能溢出而无法继续增压,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止血效果。另外,两者均没有专门设置用于固定造瘘管的结构,这使得造瘘管很容易滑脱移位,稳定性较差。
也有人对经皮肾镜用造瘘管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如中国专利局于2011年10月19日公告的CN202010364U号专利,其包括内部带有贯穿圆孔的弹性引流管,且引流管的外径大于引流通道的内径,引流管的端部设置有直径大于引流管本体外径的封头,封头处圆孔的端部内壁设置有若干道挡条,其还包括一根可穿入到引流管本体内部的顶针,顶针的直径大于挡条内侧边围成的直径且小于引流管的内径。其使用时,先拉长引流管缩小引流管本体的直径再缩小引流管端部封头的直径方便将引流管放入到引流通道内,释放后封头可压迫创口实现止血,不会使病人产生不适的胀痛感。虽然其具有较高的止血效果,但是,其仍然没有专门的用于固定造瘘管的结构,这同样无法避免造瘘管滑脱移位的问题。
另外,中国专利局于2011年3月23日公告的CN201768005U号专利,其设有主导管,且在主导管壁层中设有与主导管平行的微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头部的出口连通围绕主导管管壁外围一周,具有能收瘪、能鼓胀的弹性短腔囊,第二通道头部的出口连通围绕主导管管壁外围一周,具有能收瘪、能鼓胀的弹性长腔囊,使用时,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给短腔囊和长腔囊注水,从而实现压迫止血,实际上,短腔囊还起到了固定造瘘管的作用,但是,这样的造瘘管,由于与第二通道相通的弹性长腔囊具有弹性,扩张后一般形成球形结构,而肾皮质的手术通道为圆柱形,两者形状不吻合,容易出现中央扩张过度对肾组织造成新的损害,而两端扩张不足,无法发挥有效的压迫止血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改进经皮肾镜用造瘘管的结构,以解决现有肾造瘘管存在的止血效果不理想、造瘘管容易滑脱移位的问题,而提出微创经皮肾镜用扩张止血造瘘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微创经皮肾镜用扩张止血造瘘管,其中,包括引流导管;所述的引流导管端部呈平面,且引流导管靠近端部处设有两个引流孔;所述的引流导管还设有弹性球形固定气囊和非弹性圆柱形止血气囊,且所述的止血气囊扩张后截面圆的直径为5-12mm;所述的固定气囊与平行于引流导管的一号通道连通,所述的止血气囊与平行于引流导管的二号通道连通;所述的一号通道和二号通道均设置于引流导管的壁层内,且所述的一号通道和二号通道的尾端与引流导管分叉形成三叉支管;所述的一号通道和二号通道的尾端均设有单向阀充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进洪,未经潘进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62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洗脚按摩盆
- 下一篇:一种牙签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