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式给料机缓冲托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7007.4 | 申请日: | 201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2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杜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市支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9/06 | 分类号: | B65G39/06;B65G39/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100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业生产输送领域中使用的带式给料机,具体涉及一种带式给料机用缓冲托辊。
背景技术
带式给料机功耗小,给料量大,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所以近十余年在矿山企业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使用,为国民生产做出了具大贡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环形传送带的循环运动将物料由一端输送到另一端,从而完成给料过程,传送带下设若干托辊,用于支撑传送带及上面的物料。
物料落到传送带上,对传送带造成较大的冲击,有时会损坏传送带下的支撑托辊,缩短了带式给料机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矿山领域,由于输送的物料往往是矿石、矸石、煤炭等硬度、粒度较大的物体,对带式给料机的冲击更大。
专利200920003564.5提出了一种应用在带式给料机上的托辊缓冲支架,包括托架、底架、弹簧、限位机构、调整机构,托架与底架通过导杆与导套连接,弹簧置于托架与底架之间,弹簧一端设有调整机构,导杆与导套之间设有限位机构,弹簧选用圆柱螺旋弹簧、碟型弹簧或橡胶弹簧。
该发明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能有效延长带式给料机的使用寿命,并被推广使用,但是它也存在很大缺陷,有待改进。
首先,该发明结构复杂。为了实现缓冲要制造不少于六个零部件,消耗材料多,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其次,该发明易损坏。矿山生产环境恶劣,通常有磨蚀性粉尘、腐蚀性淋水,导杆与导套使用在这种环境下,其配合面容易因研磨、腐蚀而损坏。螺旋弹簧、碟型弹簧表面腐蚀后其弹性参数会发生很大变化,最后导致该元件失效。为了使碟型弹簧获得最佳工作曲线,其导套或导杆的导向表面应该满足粗糙度Ra<3.2μm(该数值请参阅 成大先 主编的《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 第3卷 第11-84页 5 .碟形弹簧的技术要求),机械加工成本较高,还需要工作在润滑脂中,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润滑脂会很快被淋水冲走,光滑的导向面很快就被研磨和腐蚀成粗糙面。损坏的零部件需要不断的更换,维护费用较高,还会影响生产效率。为了防止粘染粉尘和淋水,就要加保护罩或保护套,这样会增加制造成本。
传统的轴承外置式托辊还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对轴承的防护措施不够。所谓的轴承外置式,就是轴承不是安装在辊体内,而是安装在两端的轴承座上。如果给料机使用在有磨蚀性粉尘、腐蚀性淋水的场合,轴承很容易损坏,增加了维护费用,影响了生产效率。
总之,上述的专利及传统的托辊都有这样的缺点:造价高、易损坏,导致带式给料机维护费用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制造成本低、不易损坏、维修量少的带式给料机缓冲托辊。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一种带式给料机缓冲托辊,包括辊体、转轴、缓冲套、轴承装置。缓冲套有外圆柱面和内孔,辊体是圆管形,缓冲套的外圆柱面和辊体内圆柱面配合,共设两件缓冲套,安装在辊体的两端。转轴分别穿过两件缓冲套的内孔,转轴向辊体两端外侧延长,在两末端各设一件轴承装置。内密封盖是圆环形,其外圆柱面和轴承座内孔配合,内圆柱面和转轴配合,并在两个配合面上各设置一件密封圈,用来防止轴承腔内的润滑油脂泄漏或外界的粉尘及淋水进入。
缓冲套选用弹性大小适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腐蚀、不需要润滑的材料制造,最好的材料是聚氨酯、橡胶或尼龙,也可以是它们的复合材料,也可以是其它具有这些优点的工程塑料。
缓冲套可以做成一端带锥度的管形,有外圆柱面和内圆柱面,一端面是平面,另一端是锥形,锥形的小直径端面接近轴承装置,这样缓冲套可以有效改善转轴的受力状况,使该轴段受到的弯力降低。
缓冲套也可以做成阶梯形外圆柱面,或者再进行倒角。
缓冲套也可以做成管形,有外圆柱面和内圆柱面,两端面都是平面。
缓冲套既是缓冲元件又是组成托辊的结构件,所以该托辊的组成元件较小,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工作时,当冲击性较大的物料颗粒落到传送带上,传送带会把冲击传送给辊体,通过辊体又传送到缓冲套上,而缓冲套能有效吸收冲击,传送到转轴上的冲击就已经变得很小了,所以能起到缓冲作用。
轴承装置包括轴承座、轴承、外密封盖、内密封盖、密封圈及油杯,轴承装在转轴末端,轴承内圈和转轴末端外表面配合,轴承外圈和轴承座配合,外密封盖是圆盘形,圆柱面和轴承座配合,配合面上设有密封圈,用来防止轴承腔内的润滑油脂泄漏或外界的粉尘及淋水进入。油杯安装在外密封盖上,注油孔朝外,用来向轴承腔内注润滑油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市支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济宁市支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70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