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取向硅钢电磁感应加热炉炉台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38513.5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0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生;何其佳;苗为人;陈迪安;蹇军强;王惠家;高文葆;江京臣;吴文溪;李冰;余威;刘志民;戚开民;麻卫平;曹恒;梅苏;曹彦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30 | 分类号: | F27B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取向 硅钢 电磁感应 加热炉 炉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温取向硅钢电磁感应加热炉炉台。
背景技术
生产高质量的取向硅钢产品必须要有成熟稳定的工艺制度和温度制度。在热轧加热工艺制度目前有以下两种工艺路线:
(1)硅钢板坯装入保温坑中缓冷,在坯温大于250℃时再装入加热炉中加热,经加热炉预热、加热、均热工序后,以1380±10℃温度出炉,进轧机进行轧制。
(2)硅钢板坯先在步进式加热炉中加热到约1250℃出炉,经粗轧机轧制两道次后,在以1100℃装入电磁感应加热炉中加热到1380±10℃后出炉,进入轧机进行轧制。
其中工艺路线一是比较传统和常规的技术路线,技术比较成熟,国内外大多数硅钢生产企业都采取此工艺路线,但是采取此工艺路线缺点是:硅钢坯在炉内加热过程中氧化烧损严重,成材率低;炉修频率高,产量低;燃料消耗多;炉子寿命短;制造成本高;产品表面缺陷多;工艺路线二是取向硅钢加热最新技术,此项技术成功应用在取向硅钢生产线上,使最终产品质量铁损降低3~4%,磁感应强度大幅度提高,轧制过程中边裂现象降低,加热过程中氧化烧损明显降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炉台作为电磁感应加热炉支撑和密封核心设备,开发、研究、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取向硅钢电磁感应加热炉炉台。
本实用新型包括:炉台立柱、炉台框架、炉口密封箱、密封卡片、冲N2气口、测压孔、残氧检测孔、锚固钩、水冷管、陶瓷纤维板、耐火浇注料、陶瓷纤维毯、炉床和陶瓷纤维半硬板。炉台框架安装在炉台立柱上端,电磁感应加热炉安装在炉台框架上;炉口密封箱设置在炉台框架中间,用于坯料加热过程中炉台与炉床之间密封;密封卡片按照1m长度分段制作,通过螺栓固定在炉口密封箱上,用于固定炉口密封箱内的陶瓷纤维毯,其作用为可便于陶瓷纤维的安装和拆卸;冲N2气口固定在炉台框架侧部,用于取向硅钢坯料加热过程中,向炉内冲N2;测压孔位于炉台框架侧部,用于坯料加热过程中检测炉内压力;残氧检测孔位于炉台框架侧部,用于坯料加热过程中检测炉内O2浓度;锚固钩以100mm间距均匀设置在炉台框架四周内侧,用于固定炉口耐火浇注料;水冷管连续焊接在炉台框架上,通过净环水对炉台框架进行冷却,防止加热过程中,炉台框架受热变形;陶瓷纤维板位于炉台框架四周内侧,对炉台框架进行隔热保护;耐火浇注料位于炉台框架四周内侧,与陶瓷纤维板构成复合隔热结构对炉台框架进行隔热保护;陶瓷纤维毯位于炉口密封箱内部,作为炉口与炉床密封的密封材料;炉床安装在电磁感应加热炉板坯升降装置上,用来支撑取向硅钢坯料在炉内高温加热;陶瓷纤维半硬板安装在炉台侧面、下表面以及炉台立柱四周,对炉台进行隔热保护,防止炉台受热变形。
炉台立柱通过预埋高强螺栓与土建基础连接,两端各两个,共设置4个,用来支撑电磁感应加热炉。
为了保证电磁感应加热炉安装完毕后,炉台框架的平直度在±2mm范围内,炉台框架的钢板向上预弯8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型式简约、安装方便、工作可靠、操作和检修方便、清渣容易,是高温取向硅钢电磁感应加热炉支撑和炉口密封的专用设备;炉台密封箱密封可防止取向硅钢坯料在加热过程中空气进入炉内,保持坯料始终处于还原性气氛中加热,降低取向硅钢坯料在炉内加热过程中氧化烧损以及晶间腐蚀,提高产品质量和成材率,延长感应炉连续作业周期,大量节约维修材料,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其中,炉台立柱1、炉台框架2、炉口密封箱3、密封卡片4、冲N2气口5、测压孔6、残氧检测孔7、锚固钩8、水冷管9、陶瓷纤维板10、耐火浇注料11、陶瓷纤维毯12、炉床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图。其中,炉台立柱1、炉台框架2、炉口密封箱3、密封卡片4、冲N2气口5、测压孔6、残氧检测孔7、锚固钩8、水冷管9、陶瓷纤维板10、耐火浇注料11、陶瓷纤维毯12、炉床13、陶瓷纤维半硬板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其中,炉台框架2、炉口密封箱3、冲N2气口5、测压孔6、残氧检测孔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385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团焙烧机台车箅条
- 下一篇:对微波干燥产生的热水气回收利用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