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印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0540.6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8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立峰 |
主分类号: | B41F7/04 | 分类号: | B41F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闫强 |
地址: | 264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刷机 滚筒 排列 结构 采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轮转印刷的多功能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印刷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轮转印刷机的核心部件是三个印刷滚筒构成的结构,如图1所示的结构原理图,三个印刷滚筒自上而下并排排列,分别为印版滚筒1、橡皮滚筒2和压印滚筒3,三个印刷滚筒的轴线平行。从三个印刷滚筒的端部看,三个印刷滚筒的轴线的投影连线为一条折线。现有的轮转印刷机实现一次合压,即图1中印版滚筒1的滚压面与橡皮滚筒2(即三个滚筒中间的滚筒)的滚压面触压,同时,橡皮滚筒2的滚压面与压印滚筒3的滚压面触压,纸张在橡皮滚筒2与压印滚筒3之间穿过,实现连续印刷。
参考图1,现有轮转印刷机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在印刷过程中,油墨先从印版滚筒1输入,在印版滚筒1与橡皮滚筒2合压过程中,油墨再逐步传递给橡皮滚筒2。可见,橡皮滚筒2充满油墨需要在启动印刷机后一定时间才可以完成。由于三个印刷滚筒是一次合压,橡皮滚筒2与压印滚筒3之间的合压在启动印刷机后就开始了,纸张也开始进入,而橡皮滚筒2在油墨转印饱满前是不能印出合格的印刷品的,因此,在橡皮滚筒2在油墨转印饱满前会浪费不少纸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前述由于一次合压带来的纸张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和采用该结构的印刷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三个印刷滚筒,依次为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在所述橡皮滚筒上设置有合压驱动机构,所述合压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橡皮滚筒依次与所述印版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合压;
或在所述橡皮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上设置有合压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印版滚筒和所述压印滚筒依次与所述橡皮滚筒合压。
在垂直所述三个印刷滚筒的轴线的横截面上,所述三个印刷滚筒的轴线的投影的连线为 一折线,所述折线由两个边构成,所述两个边的共同的顶点为所述橡皮滚筒的轴线的投影。
在所述橡皮滚筒上设置的所述合压驱动机构为偏心驱动机构。
所述折线的两个边的夹角的范围为92度至178度
在所述三个印刷滚筒上分别设置有合压传动齿轮。
所述合压传动齿轮为斜齿齿轮。
所述合压传动齿轮的基准分度圆直径范围为150毫米至250毫米。
印刷机,设置有如上所述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
所述印刷机设置有多组所述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在向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滚筒输入油墨也是从印版滚筒开始输入,通过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合压将油墨传输给橡皮滚筒。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合压驱动机构,使得橡皮滚筒可以不同时与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合压,因此,在橡皮滚筒充满油墨前,可以通过控制合压驱动机构,使得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之间不产生合压,也就避免了由于油墨不足导致的纸张浪费。当橡皮滚筒在油墨转印饱满后,控制合压驱动机构,使得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合压,印刷出合格的印刷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的原理图,显示了运行的一个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的原理图,显示了运行的另一个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的原理图,显示了运行的第三个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的立体图。
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1、印版滚筒;2、橡皮滚筒;3、压印滚筒;4、印版滚筒;5、橡皮滚筒;6、压印滚筒;7、偏心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2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的原理图,从三个印刷滚筒的端部呈现了结构原理,三幅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滚筒排列结构所处运行状态的不同。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实用新型印刷机滚筒排列结构包括轴线互相平行的三个印刷滚筒,自上而下依次为印版滚 筒4、橡皮滚筒5和压印滚筒6,在橡皮滚筒5上设置作为合压驱动机构的偏心驱动机构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立峰,未经杨立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05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纱端处理装置、筒管处理装置及纱线卷绕系统
- 下一篇:坐式踢腿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