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加工地源热泵管材的定径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2137.7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2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军;康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满华管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90 | 分类号: | B29C47/90;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王凤英 |
地址: | 30027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工地 泵管 定径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管材的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地源热泵管材的定径套装置。
背景技术
定径套装置是加工地源热泵管材挤出生产线中重要的工艺装置,其作用是保证从挤出模挤出的料坯得到最终制品,并使制品具有正确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良好的表面光洁度;另一方面还能较正挤出模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清除形变应力和热内应力。
传统定径套装置中的预冷水环和定径套中的铜板是完全相接的,两者之间没有距离,在生产中往往会使管材表面起水点,容易造成定径套入口处堆积物料杂质而影响外观质量问题。同时,碟片之间等距离设置对料坯在定径过程中形成平稳的外径也有一定的影响,经常会因冷却不好,导致外观粗糙、破线等问题。传统定径套装置中的预冷水环和铜板的中心孔均设计为圆孔,而圆孔形状不利于从挤出模挤出的料坯顺利地导入定径套装置进行定径,因此,传统定径套装置已不能满足当前加工地源热泵管材挤出生产线高速和长期挤出的需要,而且整体结构较为复杂混乱。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用于加工地源热泵管材的定径套装置。本装置是对传统定径套装置进行改进,通过摸索分析得出:当料坯从挤出模挤出导入预冷水环进行预冷却后,需经过短距离来接触空气进行冷却,然后再导入冷却定径水槽,此距离的设计要求料坯在导入冷却定径水槽进行定径之前接触空气冷却的时间要短,因为物料熔体的强度又决定了挤出模与定径套装置不能相距太远,因此经多次摸索试验,将预冷水环与铜板之间的距离设计为5cm,从而解决了传统定径套装置由于预冷水环和铜板是完全相接的,两者之间没有距离,会使管材表面起水点,容易造成定径套入口处堆积物料杂质而影响外观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加工地源热泵管材的定径套装置,包括预冷水环、铜板、碟片和冷却定径水槽,预冷水环置于冷却定径水槽外,数片碟片置于冷却定径水槽内,预冷水环和碟片分别与铜板固定,铜板与冷却定径水槽的前端固定,冷却定径水槽后端与真空箱固定连接,其连接处上方设有真空孔,在冷却定径水槽表面设有进水孔,其特征是:所述预冷水环与铜板之间相距5cm,两者中间由两根带有螺纹的铁棍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轻便,方便调节。由于定径套内无粘结,既能保证长期挤出。即使用回收物料生产时,也能保证加工出的制品外观质量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当前加工地源热泵管材挤出生产线高速和长期挤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用于加工地源热泵管材的定径套装置包括预冷水环1、铜板2、碟片3为数片,碟片3和冷却定径水槽4,预冷水环1置于冷却定径水槽4外,数片碟片3置于冷却定径水槽4内,预冷水环1和数片碟片3分别与铜板2固定且相通,铜板2与冷却定径水槽4的前端固定且相通,冷却定径水槽4后端与真空箱5固定连接且相通,其连接处上方设有真空孔6,在冷却定径水槽4表面设有进水孔9,预冷水环1与铜板2之间相距5cm,两者中间由两根带有螺纹的铁棍7连接固定。预冷水环1和铜板2上均设有两个内螺纹安装孔,通过螺钉将两根带有螺纹的铁棍7分别固定在预冷水环1和铜板2上。预冷水环1和铜板2的中心孔均为锥形圆孔。预冷水环1和铜板2的锥形圆孔的入口锥度为18°。此设计作用是比传统定径套更容易使料坯导入定径套内,达到高速生产的目的。
数片碟片3之间的距离由冷却定径水槽4的入口处从小到大排列,且通过两根平行的不锈钢棍8固定在铜板2上。碟片3为长方形状,每片碟片3上下位置设有固定孔,平行的两根不锈钢棍8的一端穿过圆孔后焊接固定在铜板2上,按照从小到大的距离用垫片和螺钉分别将每片碟片3紧固在两根不锈钢棍8上,并使碟片3内的圆孔与铜板2上中心孔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见图1中的虚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满华管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满华管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21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