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沉管隧道干坞坞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3173.5 | 申请日: | 201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7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辉;代敬辉;张志安;李建芳;郭建文;肖刚刚;梁素琴;张志恒;李凡;尚颋;韩旭华;王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73 | 分类号: | E02D29/07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22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隧道 干坞坞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管隧道干坞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大型沉管隧道干坞坞底结构。
背景技术
水下隧道已成为交通设施规划网络的重要节点工程,世界各地已经修建近数百座水下交通隧道,其中一百多座座隧道采用沉管工法修建而成。在沉管隧道建设中,其干坞、管段、基槽、管段基础等,均是沉管隧道的主要分项工程。而干坞承担着沉管管节预制与起浮任务,在沉管隧道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当沉管管段预制完成,密水性检验后,进行管段的起浮,在管段的起浮过程中,为防止坞底对管底的吸附,造成管段起浮失败,从而设计了干坞的起浮层结构。以往干坞坞底结构设计中,在基地基础换填后,起浮层采用胶合板设计,该起浮层设计,易破损、防吸附力较差、易引起火灾,因此管底滤水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沉管隧道干坞坞底结构,本实用新型干坞坞底结构适用于滨海相软弱土质特点,可以达到在隧道工程中应用的预期效果,为今后滨海相软弱土质类似工程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大型沉管隧道干坞坞底结构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管段下基底部位、非管段下基底部位和起浮层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段下基底部位和所述非管段下基底部位,均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石块底基层、碎石次基层、倒滤层、钢筋混凝土层和起浮层;所述起浮层由粒径为0.5~2mm,其厚度为10mm的粗砂层和多个排水槽构成,所述多个排水槽按照横向和纵向贯通布置;所述管段下基底部位的倒滤层中,沿垂直于管段轴向布置有多条滤水管,位于所述滤水管周围处的倒滤层和碎石次基层之间交界面的横断面轮廓为倒梯形。
本实用新型大型沉管隧道干坞坞底结构,其中,所述石块底基层由厚度为350mm的大石块构成;所述碎石次基层由粒径为10~53mm,其厚度为390mm的级配碎石构成;所述倒滤层由粒径为0.5~0.25mm,其厚度为100mm的中粗砂构成;所述钢筋混凝土的厚度为350mm,其中的钢筋为Φ12×200mm,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
所述滤水管为铸铁管,所述铸铁管上设有多个虑水孔,铸铁管上包覆有无纺土工布。
多个排水槽按照槽纵横间距1m布置,排水槽的宽度为100mm,深度为50mm。
所述排水槽采用槽钢,在槽钢的外侧设有海绵条。
所述排水槽里面铺填粒径为5mm~10mm的瓜子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结合滨海相软弱土质地基特点,本实用新型大型沉管隧道干坞坞底结构,通过合理的设计换填结构层和换填厚度,达到了增强地基承载力,有效排除基底地下水,减小管段预制期间软弱地基的沉降差,满足干坞放水,管段起浮期间水流顺利流入管段底部,减小管段底板与混凝土板的吸附力。
以往干坞坞底结构设计中,在基地基础换填后,起浮层采用胶合板设计,该起浮层设计,易破损、防吸附力较差、易引起火灾,管底滤水效果不理想。本实用新型中的起浮层采用粗砂层与混凝土排水槽的结构,具有节约成本、更环保、安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型沉管隧道干坞坞底结构中管段下基底部位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大型沉管隧道干坞坞底结构中非管段下基底部位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大型沉管隧道干坞坞底结构中起浮层部位剖面图。
图中:1-排水槽,2-滤水管,3-起浮层,4-钢筋混凝土层,5-顶层,6-倒滤层,7-碎石次基层,8-石块底基层,9-海绵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大型沉管隧道干坞坞底结构,包括管段下基底部位、非管段下基底部位和起浮层部位。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管段下基底部位和所述非管段下基底部位均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石块底基层8、碎石次基层7、倒滤层6、钢筋混凝土层4和起浮层3。
所述石块底基层8由厚度为350mm的大石块构成;所述碎石次基层7由厚度为390mm的级配碎石(粒径为10~53mm的碎石)构成;所述倒滤层由100mm厚度的中粗砂(粒径为0.5~0.25mm)构成;所述钢筋混凝土的厚度为350mm,其中的钢筋为Φ12×200mm,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31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