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高效回收泥磷中磷的环保安全型磷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4872.1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5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海口泽辰化工厂 |
主分类号: | C01B25/027 | 分类号: | C01B25/027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朱智华 |
地址: | 6501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高效 回收 泥磷中磷 环保 安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磷化工技术领域,进一步属于磷化工废料泥磷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高效回收泥磷中磷的环保安全型磷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泥磷是黄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固体废弃物,每生产一吨黄磷产生0.1~0.15吨泥磷,含磷量一般在20~70%之间,处理不好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泥磷处理通过采用蒸汽法、搅拌法、固定坩埚烧磷法和转动锅烧磷法等,由于蒸汽法不能彻底回收磷,排出的残渣会继续污染环境,而搅拌法和固定坩埚烧磷法存在蒸磷锅寿命短、磷回收不彻底、污染严重的不足,目前一般采用转动锅烧磷法。现有技术转动锅烧磷法中脱磷转筒结构设计缺陷,容易产生死角,导致脱磷不彻底;同时,由于磷蒸汽导出管与集磷装置连接结构,以及集磷罐自身集磷结构设计上的原因均导致了大量磷蒸汽的泄露,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易引起磷明火燃烧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开发一种磷脱出、回收效率高,生产过程无效率,对环境污染小的环境安全型磷回收装置对于有效开发利用泥磷资源,治理环境污染和节能降耗是十分有利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高效回收泥磷中磷的环保安全型磷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加热炉、脱磷转筒、驱动电机和集磷装置,所述的加热炉中设置脱磷转筒,所述的脱磷转筒设置芯轴,所述的芯轴通过轴承辊与基架上的导辊相配合并由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的芯轴为空心结构,一端通过减速器连接驱动电机,另一端通过密封连接管连接三通管,三通管之中心管口接磷蒸汽导管,所述的磷蒸汽导管连接集磷装置,所述芯轴之脱磷转筒内工作段上至少有一个磷蒸汽导出孔;所述脱磷转筒的侧面近底部设置进出料管。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集中设置的磷蒸汽导出孔结构,使得脱磷更彻底,而且磷渣不易进入磷蒸汽导管中,脱磷效率达99%;采取密封连接管、密封集磷罐加水封式磷蒸汽导管等综合措施,工艺简便可靠,运行安全,提高了磷蒸汽的捕集、回收效率,磷回收率达95~98%,黄磷纯度高于99.9%,既有效回收了磷资源,又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克服了现有技术磷回收环节的磷蒸汽泄露问题,有效避免了磷火及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半剖示意图;
图2为图1之俯视图;
图3为图2之右视图;
图中:1-驱动电机,2-减速器,3-轴承辊,4-烟囱,5-烟道,6-加热炉,7-芯轴,8-磷蒸汽导出孔,9-脱磷转筒,10-加强筋,11-密封连接管,12-磷蒸汽导管,13-三通管,14-储磷罐,15-储磷管道,16-集磷罐,17-进出料管,18-加热炉膛,19导气隔板,20-余磷导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加热炉6、脱磷转筒9、驱动电机1和集磷装置,所述的加热炉6中设置脱磷转筒9,所述的脱磷转筒9设置芯轴7,所述的芯轴7通过轴承辊3与基架上的导辊相配合并由驱动电机1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轴7为空心结构,一端通过减速器2连接驱动电机1,另一端通过密封连接管11连接三通管13,三通管13之中心管口接磷蒸汽导管12,磷蒸汽导管12连接集磷装置,所述芯轴7之脱磷转筒9内工作段上至少有一个磷蒸汽导出孔8;所述脱磷转筒9的侧面近底部设置进出料管17。
所述的芯轴7上靠近磷蒸汽口的一端上开设磷蒸汽导出孔8,所述的磷蒸汽导出孔8沿芯轴7圆周均布,孔的数量为1~5个。
所述的磷蒸汽导出孔8距离脱磷转筒9内壁最近距离为15~30cm,优选15~25 cm。所述的磷蒸汽导出孔8的孔径为5~10cm。
所述的密封连接管11为法兰-盘根密封结构,一端连接芯轴7,一端连接三通管13。所述的三通管13与芯轴相通的平管端设置法兰密封,用于清除随磷蒸汽排出的残渣。
所述的芯轴7上磷蒸汽导出孔8后部设置导气隔板19。
所述的进出料管17下沿与脱磷转筒9内壁之间的距离为0~15cm,优选0~5 cm。
所述的加热炉6的炉壁上设置耐火保温材料,包括耐火砖、硅酸盐、岩棉或高温玻璃棉中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所述的加热炉6两侧后端分别设置除灰门;所述的加热炉6的两端分别设置维护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海口泽辰化工厂,未经昆明海口泽辰化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48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浆池进料管道的可切换装置
- 下一篇:高粘度胶体的加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