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5566.X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6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宇;董凌志;梁银针;戴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64;G01N33/544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蔡凤苞 |
地址: | 214024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透镜 阵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检测领域,通过在微透镜表面固定靶标分子构建微分析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微阵列技术是一种平面载体,它上面规则地、特异性地吸附着基因或蛋白质分子,微阵列上按照行和列整齐地排列着许多单元;一个分析装置被称为微阵列,必须符合以下标准:有规则的、显微尺度的以及平面的要求;显微尺度在反应动力学上使反应快速发生,实现大量指标的检测。
目前微阵列芯片通常使用标准玻璃载片(1英寸*3英寸),玻璃载片存在如下问题:
1) 玻璃载片易碎,不利于操作;
2) 玻璃表面不易于做化学处理,另外玻璃的背景信号高,不利于高灵敏度的检测;
3) 当玻璃载片上进行多样品反应时,样品之间容易交叉污染;
4) 玻璃载片的平面结构导致荧光收集效率低,不利于检测灵敏度的提高;
5) 需要外围装置控制反应过程中样品的蒸发.
现有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缺陷,所以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集成
微透镜阵列装置,实现了无蒸发、免交叉污染和检测灵敏度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芯片本体和覆盖体,所述覆盖体适配于所述芯片本体上端面并与其紧密配合形成密闭反应腔,所述芯片本体至少具有一个上开口部,所述上开口部沿芯片本体中心轴线向下延伸形成一表面为平面的凹槽,所述凹槽外表面等间距分布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为微透镜,所述微透镜从所述凹槽外表面纵向贯穿所述凹槽底面形成微透镜阵列。
所述的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其中,所述芯片本体还包括一下开口部,所述下开口部为沿所述芯片本体中心轴线朝所述上开口部方向缩径、截面呈梯形的锥形空间,所述锥形空间倾斜角度相对于所述芯片本体中心轴线至少为20度。
所述的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其中,所述芯片本体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呈一体注塑成型件。
所述的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其中,所述覆盖体为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为金属材料,其包括盖本体以及固化在所述盖本体内侧边缘的密封圈。
所述的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其中,所述密封盖为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其中之一材料,其包括盖本体、内嵌在盖本体内侧的金属片以及固化在所述金属片边缘的密封圈。
所述的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其中,所述芯片本体凹槽四周壁或芯片本体外周壁为磨砂表面。
所述的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其中,所述微透镜为转光结构,或转光结构和聚光结构集合而成。
所述的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其中,所述转光结构为圆台结构、圆柱结构、方柱结构、六面柱结构或八面柱结构。
所述的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其中,所述转光结构外表面镀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为金属反射膜,电介质反射膜,金属电介质反射膜其中之一,所述转光结构上表面呈平面或浅凹槽。
所述的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其中,所述聚光结构为凸透镜、菲涅尔透镜其中之一,所述聚光结构置于转光结构的底部集合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使荧光收集效率与现有技术中无透镜结构相比,荧光收集率高近10-20倍,而且检测灵敏度较高,覆盖体与集成微透镜阵列的芯片所形成完全的密闭反应腔,有效地解决了生物医学检测过程中样本的蒸发问题。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盖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盖另一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A-4D为本实用新型微透镜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微透镜阵列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55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