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高效的电磁炒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6029.7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3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85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高效 电磁 炒茶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加工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节能高效的电磁炒茶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关注,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保健饮品,饮茶的习惯在民众中越来越普及,茶叶需求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在生产旺季茶叶制品供不应求,因此需要批量生产来应对市场需求。由于手工炒茶费工费时,加工效率低,加工质量不稳定,而通过设备炒茶能以较高效率完成加工产量,又能降低劳动强度,且能保证茶叶加工的质量,越来越多的茶农使用制茶机器代替手工炒茶。
现有的炒茶设备使用的燃料有煤、柴、电、油和气,而煤、柴、油和气,煤、柴作为燃料加热的方式达不到清洁化生产的要求;而油和气作为燃料加热的方式对短缺的能源消耗较大;传统的电加热管加热的方式耗电量大。节能型的炒茶设备是降低加工成本的必然选择。
设备炒制茶叶时通常会一次性放入大量茶叶,由于翻炒速度不一,会造成茶叶上下层次温度不匀,从而影响到茶叶的品质。现有的炒茶设备炒和打散两步工艺一般会分别使用两台设备进行加工,延长了加工时间、增加了劳动量,且茶叶的加工品质不佳。并且现有的炒茶锅具通常采用一般铁质材料铸成,经过加热会产生二氧化铁,且易生锈,会降低茶叶的保健作用和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电磁炒茶机,是一种电磁加热自动控温、炒制和打散工艺为一体的节能环保型炒茶设备,可适用于各种茶品的烘干、炒制和打散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高效的电磁炒茶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可调式控制系统、电磁加热系统、电机和锅体,其特征在于:采用无级变速电机,控制锅体转速,所述电机通过转轴连接锅体,驱动锅具旋转,锅体下方设置有电磁加热系统。
所述的锅体为回转体,采用不锈铁材质,锅体底部设置有多个风孔。
所述的可调式控制系统、电磁加热系统、电机和锅体设于一箱体内,所述的箱体上设有滚轮和一压力门,压力门上固定连接有一循环风机,循环风机和出风口之间设置有风道。
热风循环系统的进风口为锅体的进料口,通过风机送风至进风口,将锅体内茶叶打散,热风从锅体底部的风孔吹出,通过风道循环进入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环保节能:该炒茶机采用电磁加热,热效率可达95%以上,比传统的电加热烘炒设备节电45%以上。
2.控制系统采用人机界面,参数设定方便快捷,控制精确,操作技能要求低,产品加工的质量稳定可靠。
3.锅体采用不锈铁材料,保证烘炒制品的卫生与安全,此材料具有防腐蚀、耐高温、抗氧化、传热快的特点,能够保证茶叶加工的品质。
4.热风循环利用,使茶叶受热均匀,保证了加工品质。
5.箱体上设有滚轮,移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锅体示意图。
图中所示:1.电机,2.电磁加热系统,3.锅体,4.循环风机,5.风道,6.滚轮,7.箱体,8.压力门,9.可调式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高效的电磁炒茶机,工作过程如下:炒茶时,启动电源开关,按照茶叶的加工工艺要求在可调式控制系统9上设置好炒茶机加热温度。启动循环风机4的开关,循环风机4开始工作,送风至锅体3,经过电磁加热系统后经由风道5而将热风送出至锅体内。锅体3被电磁加热系统2加热到特定温度后,关闭循环风机4,放入待炒茶叶在锅体3中,电机1带动锅体3进行旋转炒拌,茶叶均匀受热失水后进入打散茶团的工艺步骤,重启循环风机4,热风源循环使用,持续性的送风确保室内温度均匀性,保证茶叶的加工质量,达到设定的加工时间后即制成成品茶叶。
需要变动炒茶机的放置时,推动箱体7,通过滚轮6轻易实现炒茶机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60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