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磨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6158.6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6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勇;张建林;栾波;马韵升;史庆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3/00 | 分类号: | F16L43/00;F16L57/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6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固体催化剂输送系统中的一种耐磨弯管。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生产领域固体催化剂输送系统中,风速高达12m/秒-16m/秒,气流带着有尖角的催化剂颗粒通过弯管的转折处时会对弯管的外侧壁进行刮擦,对弯管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一旦管壁破损,会喷出大量高速催化剂粒子,对周围的工作人员造成巨大威胁。为了对弯管处进行局部保护,曾有附加盖板的装置问世(授权公告号CN 201651636 U),但是使用寿命不长,容易漏风且装卸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方便安装且使用寿命长的耐磨弯管,包括弯管,弯管的一端垂直设有抽吸管I,弯管的另一端水平设有抽吸管II;弯管转折处设有与抽吸管II方向相反并相通的延长管,延长管内设有耐磨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保证弯头的耐摩擦性能达到最佳,有效延长了弯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弯管,包括弯管,弯管的一端垂直设有抽吸管I,弯管的另一端水平设有抽吸管II;弯管转折处设有与抽吸管II方向相反并相通的延长管,延长管内设有耐磨石。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整块的耐磨石直接塞进延长管即可,耐磨石呈圆柱形,直径与延长管内径一致。耐磨石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耐磨材料制成,例如耐磨陶瓷或耐磨橡胶,可以降低催化剂颗粒在输送过程中的流速,减少催化剂颗粒对弯头处的冲刷,耐磨石靠近弯管一端的侧面为内凹面,使得催化剂颗粒在冲击时产生反向回旋。经过长期使用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将耐磨石直接拆下,更换上新的耐磨石即可。抽吸管I可以产生抽力,将速度降低下来的催化剂颗粒吸向上方,保证催化剂颗粒可以顺利输送至目的地;抽吸管II可以产生推力,使得催化剂颗粒可以顺畅通过弯管,从而避免其沉积以及对弯管造成刮擦。
进一步的,所述的抽吸管I和抽吸管II均为文丘里型抽吸管,腰径比均为0.5-0.75,更加保证了抽吸现象的顺利产生,并有效推动催化剂颗粒的输送。所述的抽吸管I和抽吸管II通过磨面法兰固定于弯管两端。
另外,为了保证更加的密封作用,延长管末端设有封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保证弯头的耐摩擦性能达到最佳,有效延长了弯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弯管,2、抽吸管I,3、抽吸管II,4、延长管,5、耐磨石,6、内凹面,7、法兰,8、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耐磨弯管,包括弯管1,弯管1的一端垂直设有抽吸管I2,弯管1的另一端水平设有抽吸管II3;弯管1转折处设有与抽吸管II3方向相反并相通的延长管4,延长管4内设有耐磨石5。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整块的耐磨石5直接塞进延长管4即可,耐磨石5呈圆柱形,直径与延长管4内径一致。耐磨石5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耐磨材料制成,例如耐磨陶瓷或耐磨橡胶,可以降低催化剂颗粒在输送过程中的流速,减少催化剂颗粒对弯头处的冲刷,耐磨石5靠近弯管1一端的侧面为内凹面6,使得催化剂颗粒在冲击时产生反向回旋。经过长期使用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将耐磨石5直接拆下,更换上新的耐磨石即可。抽吸管I2可以产生抽力,将速度降低下来的催化剂颗粒吸向上方,保证催化剂颗粒可以顺利输送至目的地;抽吸管II3可以产生推力,使得催化剂颗粒可以顺畅通过弯管,从而避免其沉积以及对弯管造成刮擦。
进一步的,所述的抽吸管I2和抽吸管II3均为文丘里型抽吸管,腰径比均为0.5-0.75,更加保证了抽吸现象的顺利产生,并有效推动催化剂颗粒的输送。所述的抽吸管I2和抽吸管II3通过磨面法兰7固定于弯管两端。
另外,为了保证更加的密封作用,延长管4末端设有封头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61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