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开门式气囊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6703.1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1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裘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165 | 分类号: | B60R21/2165;B60R21/20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门 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开门式气囊门。
背景技术
为了仪表板表面的美观,很多仪表板采用无缝安全气囊门的设计。通常用冷刀弱化、热刀弱化、铣刀弱化或激光弱化在仪表板基材、发泡层和表皮上切割出气囊门的弱化线,使气囊爆出时,仪表板的气囊门区域沿弱化线撕裂开。由于汽车仪表板与前部风挡玻璃之间的空间限制,通常弱化线多形成为由一对门构成的对开门式气囊门的形状。虽然对开门式气囊门解决了空间上与挡风玻璃的干涉问题,但是现有的对开门式气囊门采用对称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如图1、2、3所示的现有技术对开门式气囊门中,中间弱化线4与其两端侧的侧边弱化线6、7、10、11没有圆弧进行平滑过渡。当气囊点爆时,对开门式气囊门的中央区域3首先被气囊顶起并且中央区域3处的中间弱化线4最先撕裂,表皮沿着中间弱化线4向左右两侧继续撕开。当表皮向左右两侧撕裂到没有圆弧进行平滑过渡的转角位置时,由于低温工况下的表皮呈现玻璃态缺乏韧性,无法像仪表板基材和发泡层那样做到大角度的转向,因此表皮会继续沿着之前的大致方向撕裂下去,而不是沿着弱化线6、7、10、11撕裂,导致表皮的撕裂轮廓与仪表板基材和发泡层的断裂轮廓有差异,这样就会形成脱离仪表板基材和发泡层的大块单独表皮。于是,粘连在气囊门上的大块单独表皮8会跟随气囊门的打开一起朝乘员方向运动,此时表皮8具备了很大的动能,容易形成朝向乘员方向飞出的表皮碎片,伤害车内人员。
如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对开门式气囊门中,中间弱化线4与其两端侧的侧边弱化线6、7、10、11分别通过圆弧平滑过渡。在中央区域3的中间弱化线4最先撕裂后,表皮会沿着中间弱化线4向左右两侧继续撕开。因为从中间弱化线4到两侧的侧边弱化线6、7、10、11的过程中有圆弧平滑过渡,因此低温状态的表皮能够比较顺利地和仪表板基材、发泡层一起沿着圆弧以大致相同的轮廓撕裂和断裂,不易形成大块的单独表皮粘连在气囊门上,从而避免了表皮碎片飞出伤人。但是,由于气囊门在转角处沿圆弧弱化撕裂和断裂之后,仪表板本体15上将形成锐角凸出区域9,该凸出区域9容易刮伤刮破气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开门式气囊门,避免表皮撕裂过程中产生表皮碎片飞出伤人,同时又不会在仪表板本体上形成锐角凸出区域,以免刮伤刮破气囊。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开门式气囊门,包括共用同一中间弱化线的前挡侧气囊门和乘员侧气囊门,所述前挡侧气囊门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中间弱化线两端侧的前挡侧气囊门侧边弱化线,所述乘员侧气囊门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中间弱化线两端侧的乘员侧气囊门侧边弱化线,所述乘员侧气囊门侧边弱化线分别与所述中间弱化线通过圆弧平滑过渡,所述前挡侧气囊门侧边弱化线分别与所述中间弱化线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
所述夹角不小于60度。
所述两前挡侧气囊门侧边弱化线的长度不相等。
所述两乘员侧气囊门侧边弱化线与所述中间弱化线之间的圆弧半径不相等。
所述两前挡侧气囊门侧边弱化线与所述中间弱化线之间的夹角角度不相等。
所述前挡侧气囊门和乘员侧气囊门分别为由仪表板基材、发泡层和表皮形成的三层式结构。
所述中间弱化线、乘员侧侧边弱化线和前挡侧侧边弱化线由冷刀弱化、热刀弱化、铣刀弱化或激光弱化形成于所述仪表板基材、发泡层和表皮上。
本实用新型的对开门式气囊门中,乘员侧气囊门侧边弱化线分别与中间弱化线通过圆弧平滑过渡,保证表皮撕裂过程的顺畅,避免表皮不沿侧边弱化线撕裂而产生表皮碎片飞出伤人,前挡侧气囊门侧边弱化线分别与中间弱化线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从而不会在仪表板本体上形成锐角凸出区域,以免刮伤刮破气囊。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一种现有对开门式气囊门形状;
图2示出另一种现有对开门式气囊门形状;
图3示出第三种现有对开门式气囊门形状;
图4示出第四种现有对开门式气囊门形状;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对开门式气囊门形状;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对开门式气囊门形状;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对开门式气囊门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67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