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叉通管减阻船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7359.8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1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万博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博涵 |
主分类号: | B63B1/32 | 分类号: | B63B1/3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陈忠俊 |
地址: | 550005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 通管减阻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具体是一种具有通水管道可减少船体阻力的船舶。
背景技术
船只的行进需要推力来克服水对船只的阻力,为了减少船只行进的阻力,在船只的外形设计上,都是将船头部分设计为尖窄的形状,以减少水对船只行进的阻力。
影响船舶阻力的因素很多, 其中主要的是航速、船型和船舶航行时的外界条件。目前采用较多的船型与线型有:①球鼻艏船型(国外已发展可变球鼻艏,其鼻可上下移动,或自由摆动,或按吃水与航速变化改变球体形状);②艉端球船型;③球艉及双艉鳍船型;④纵流船型;⑤双体船及小水线面双体船;⑥不对称艉部线型;⑦浅吃水肥大船型;⑧双艉船和平头涡艉。
而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在船只的底舱设置导流管的技术方案,但发明人通过在日常的工作中留心观察、掌握规律、总结经验再加上不断摸索和实际操作,设计出了一种在底舱设置交叉通管的船只,得到了比现有技术更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叉通管减阻船,已达到减少船只行进阻力和提高船只转向灵活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叉通管减阻船,它包括船体和螺旋桨,其特征是在船只吃水线以下的底舱中设有起导流作用的通水管道,该通水管道为交叉的两根管道或者交叉的两组管道,通管的进水口位于船头的左右两侧,通管沿船体的至对角一侧的船尾,位于船尾的螺旋桨设置在通水管道中。
上述交叉的两组管道每组为纵向设置。
上述通水管道的进水口为喇叭状结构。
上述通水管道的进水口处设有拦物网。
发明人指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替代船只的专用转向装置,可通过交叉通管的导流和螺旋桨的转速来控制船只的转向。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由于船体内的通水管道是交叉架设在船体内部,船头左侧的水通过左侧进水口进入通管,从右侧出水口排出,船头右侧的水通过右侧进水口进入通管,从左侧出水口排出,同时由于通管内螺旋桨工作,使得船只行进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另外,当船只需要转向时,将该方向的螺旋桨关闭,即可提高转向的灵活性,相率更高。即向左转时,关闭左边的螺旋桨,打开右边的螺旋桨;向右转时,关闭右边的螺旋桨,打开左边的螺旋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减少船只行进的阻力,并使得船只转向更为灵活,使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更为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两根管道的船头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组管道的船头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为进水口;2为船体;3为出水口;4为螺旋桨;5为通水管道;6为船头;7为船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交叉通管减阻船,它包括船体2和螺旋桨4,其特征是在船只吃水线以下的底舱中设有起导流作用的通水管道5,该通水管道5为交叉的两根管道,通水管道5的进水口1位于船头6的左右两侧,通水管道5沿船体2的至对角一侧的船尾7,位于船尾7的螺旋桨4设置在通水管道5中。
上述通水管道5的进水口1为喇叭状结构。
上述通水管道5的进水口1处设有拦物网。
实施例2
一种交叉通管减阻船,它包括船体2和螺旋桨4,其特征是在船只吃水线以下的底舱中设有起导流作用的通水管道5,该通水管道5为交叉的两组管道,通水管道5的进水口1位于船头6的左右两侧,通水管道5沿船体2的至对角一侧的船尾7,位于船尾7的螺旋桨4设置在通水管道5中。
上述交叉的两组管道每组为纵向设置。
上述通水管道5的进水口1为喇叭状结构。
上述通水管道5的进水口1处设有拦物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博涵,未经万博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73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民用飞机的迫降装置
- 下一篇:自行车的拖车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