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止液缓流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8925.7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6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毛春元;李知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5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使用 缓流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止液缓流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在对病体医疗的点滴输液过程中,广泛采用具有流量控制器和止液控制装置的点滴输液器。
申请号为201010573350.9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点滴输液器的止液控制装置。其至少包括一可在滴斗中浮动的止液部件;所述止液部件与所述入液部之间设置有防堵结构。该发明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止液部件与入液部之间设置防堵塞结构,有效地避免了止液部件堵塞住入液部,导致点滴液不能下行的状况的发生,减少医护人员的操作麻烦。相较常规的点滴输液器而言,其在操作上及构件制造、组装成本上,都具有大为提高的便利性及经济效益。
但是该类结构的点滴输液器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止液膜片自动止液后,导管和下滴斗里储藏有很多所输药液不能继续输入人体,形成浪费;其次下浮球斗内也储藏有很多所输药液不能继续输入人体,同样形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输液器内容易残留药液造成浪费的缺陷,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止液缓流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一次性使用止液缓流输液器,其包括上滴斗和下滴斗,该下滴斗的底部与输液导管连接,该下滴斗中设有一止液装置,该止液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浮球、下浮球以及止液膜片,该止液膜片工作时与该底部贴合,其特征在于,该底部的内壁设有至少一条凹槽,该凹槽包括一上端口和一下端口,该上端口的横截面大于该下端口的横截面,该止液膜片与该底部的内壁贴合时,该下滴斗内的药液依次流经该上端口和该下端口后进入该输液导管。
其中,该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或抛物线形。
其中,该凹槽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其中,该凹槽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四边形。
其中,该凹槽的上端口沿横截面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0.6毫米,该凹槽的槽深小于或等于0.5毫米。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止液缓流输液器通过设置在下滴斗底部内壁上的凹槽,在止液装置的止液膜片与该底部的内壁贴合时,下滴斗内残留的药液能够从凹槽的上端口进入,从凹槽的下端口缓慢流入输液导管,滴空后空气进入补充,使导管里的液体继续缓慢进入人体,延长药液滴空的时间,防止回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次性使用止液缓流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一次性使用止液缓流输液器在正常输液时上滴斗和下滴斗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使用止液缓流输液器在止液时上滴斗和下滴斗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使用止液缓流输液器的凹槽的正视图。
图7为图6中的C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本实施例中的一次性使用止液缓流输液器包括一护套101,钢针102,钢针套103,针座104,盖帽105,空气过滤膜106,导管107,滴管108,上滴斗109,下滴斗110,上浮球111,下浮球112,止液膜片113,输液导管114,外壳115,滚轮116,上盖117药液过滤膜118以及下盖119。其中该上浮球111,下浮球112以及止液膜片113组成止液装置。
如图2所示,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该一次性使用止液缓流输液器还包括一设置在下滴斗110的底部的内壁上的凹槽200。
如图3~5所示,该凹槽200凹设于下滴斗110的底部的内壁上,包括一上端口201和一下端口202,其中下端口201靠近下滴斗110位于底部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即为与输液导管114(见图1)连接的部位。
如图6和7所示,该凹槽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当然其也可以为圆弧形、抛物线形或者四边形。该上端口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该下端口的横截面的尺寸。其中,上端口沿横截面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0.6毫米,该凹槽的槽深小于或等于0.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89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