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防护栏及安装此后防护栏的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1737.X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4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部绍明;崔龙;王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防 护栏 安装 此后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车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后防护栏及安装此后防护栏的运输车。
背景技术
运输车一般都设置有后防护栏,既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又可以保护车体,而运输车上的后防护栏一般固定到车体上后不能收缩改变其占用空间;如混凝土搅拌车作为一种混凝土运输的专用车辆,当前,搅拌车行业内的后防护栏大多数都是整体的,占用搅拌车体后部空间大,在与泵车、拖泵等设备组合工作时,卸料空间不够,同时在搅拌车卸料制动时,由于惯性很容易碰到泵车、拖泵料斗,导致后防护弯曲变形甚至损坏,亦有可能造成泵车、拖泵料斗及其它零部件损坏,影响正常作业;另一方面,已有专利提出了折叠式结构,但其因防护栏装置重量大,防护横梁整体折叠费力,且护栏翻转过程中存在操作力突变情况不易操作控制。
如专利号为CN200820112236,名称为“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后防护装置”,此专利公开了一种向车体前后方向将后护栏横梁整体翻转的后防护装置。折叠翻转时需将后防护栏整体抬起,操作费力,而且在翻转至竖直位置继续翻转时,操作力突变,不易操作控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使车体后防护栏折叠收缩时操作省力,而且又要使操作力平稳,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种后防护栏及安装此后防护栏的运输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体后防护栏折叠收缩时操作费力不平稳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防护栏,包括
用于连接在车体上的车体连接部件;
防护横梁;其中,
所述的防护横梁通过可使所述防护横梁向车体两侧折叠的翻转组件连接在所述车体连接部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翻转组件包括:
横梁支架,一端连接在所述防护横梁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车体连接部件上;以及
用于在所述横梁支架翻转到预定位置后锁定的锁定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用于所述横梁支架翻转之前的锁紧装置;
用于所述横梁支架完全翻转之后的固定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锁紧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横梁支架端部的锁柱;以及
设置在所述车体连接部件上的能够与所述锁柱锁在一起的锁杆。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防护横梁端部的挂孔;以及
设置在所述车体连接部件上用于与所述挂孔固定的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护横梁包括多段。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护横梁为两段,分别为第一横梁段和第二横梁段;
所述横梁支架包括第一横梁支架和第二横梁支架;其中
所述第一横梁段通过所述第一横梁支架铰接在所述车体连接部件上;
所述第二横梁段通过所述第二横梁支架铰接在所述车体连接部件上。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运输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安装有上述的后防护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防护栏,包括:用于连接在车体上的车体连接部件;防护横梁;其中,所述的防护横梁通过可使防护横梁向车体两侧折叠的翻转组件连接在车体连接部件上。通过可向车体两侧折叠的翻转组件,可以使后防护栏跟翻转组件一起翻转折叠到车体两侧的位置,翻转过程中操作力平稳无突变。而且翻转组件上还设置有锁定装置,使车辆运行时,后防护横梁通过锁紧装置锁紧,后护横梁与车体连接部件成为一个整体,不会因为车辆振动而使翻转组件自行翻转。在翻转组件将后防护横梁打开的情况下,通过锁定装置将防护横梁固定,防止其回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防护栏折叠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防护栏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指出,本部分中的对具体结构的描述及描述顺序仅是对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制作用。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车上常用的防护横梁分为两段式的结构,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防护栏折叠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防护栏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17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