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咖啡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2624.1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9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胡乔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乔树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321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咖啡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居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咖啡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咖啡壶多由铝制材料一体浇注成型,其虽然结构紧凑,但是制备时工艺复杂,多需经过翻砂、定型、抛光等工序,致使咖啡壶制备成本较高。同时,铝制材料一体浇注成型的咖啡壶成形后内外表面较为粗糙,特别是壶底不尽光滑,不能在电磁炉上使用,难以满足目前人们的使用习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咖啡壶,它具有加工工序简单,内外表面光滑,且制备成本较低的特点。进一步,它具有底部易于达到光滑,能够在电磁炉上使用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咖啡壶,包括壶身和壶底,所述壶身和壶底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一起。
所述壶底包括位于上部的铝材层和位于下部的不锈铁层。
所述不锈铁层由生铁层替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1、加工工序简单,内外表面光滑,且制备成本较低。本发明的咖啡壶的壶身和壶底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这样,制备该咖啡壶时,壶身和壶底可以分别进行加工。比如,通过压铸的方式先行制备壶身;之后,通过压铸的方式制备壶底;最后将二者焊接在一起即可。显然,分体压铸制备的壶身和壶底的加工难度均较小,焊接在一起同样较为简单,从而该咖啡壶制备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同时,由于壶身和壶底分体制备,易于将二者均加工至表面光滑。2、底部易于达到光滑,能够在电磁炉上使用。咖啡壶的壶底包括铝材层和底部的不锈铁或生铁层构成。由于不锈铁层或生铁层易于通过多种常见工艺制备至光滑状态,从而便于该咖啡壶在电磁炉上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主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主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主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见图1和图2所示:咖啡壶,包括壶身10和壶底20,且壶身10和壶底20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壶底20包括位于上部的铝材层21和位于下部的不锈铁层22。即,铝材层21和壶身10焊接,不锈铁层22复合于铝材层21的下部。不锈铁层22亦可由生铁层替代。由于不锈铁或生铁材料易于通过多种加工方式达到光滑,从而本发明的咖啡壶能够在电磁炉上使用。
壶底20的向下投影面积小于壶身10内腔下部口部的向下投影面积,且不锈铁层22的向下投影面积小于铝材层21的向下投影面积。这样,壶底20全部插入壶身10的下部内腔口部,同时,不锈铁层22和壶身10的内腔下部口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焊接时可以在该不锈铁层22和壶身10的内腔下部口部之间的间隙内对铝材层21和壶身10进行焊接。即,焊点30位于不锈铁层22和壶身10的内腔下部口部之间的间隙内。之后,对焊点30进行抛光。这样,不仅焊接易于进行,且焊点30易于抛光,壶底20较为光滑。
实施例2,见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锈铁层22的向下投影面积等于铝材层21的向下投影面积,则壶底20的上部或全部插入壶身10的内腔下部口部,焊接时可以在壶身10的内部进行焊接,即焊点30位于壶身10内部。
实施例3,见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壶底20上部的向下投影面积大于壶身10下部外侧的向下投影面积。这样,焊接时可以在壶身10的外部进行焊接,即焊点30位于壶身10的外部边侧。显然,这样的焊接方式较为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乔树,未经胡乔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26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