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红外线隔紫外线的防爆玻璃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2761.5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3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金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海薄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06;B32B27/4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线 紫外线 防爆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爆膜,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明隔红外线和紫外线的防爆玻璃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玻璃的隔热通常采用隔热贴膜或玻璃镀膜的方法解决,一般的隔热贴膜具有防爆功能,从而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在汽车或建筑玻璃隔热贴膜上国外产品一般均采用在聚酯薄膜表面溅射金属膜和无机氧化物膜来制造,该方法设备复杂且设备和产品成本都很高,同采用金属溅射得到的产品光污染严重。
专利CN1951985A 公开了一种先制备纳米透明隔热功能涂料,然后把涂料通过喷涂和刷涂的方式涂覆在透明薄膜基片表面,干燥固化后,得到透明隔热膜。其制备方法较为简便,成本低廉,制得的透明隔热膜,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优异的隔热效果,但在实际生产中产品涂层工艺厚度可控性差,杂质及树脂晶点多,易黄变寿命短,最终产品附着力差并且不具备防爆功能。
专利CN102259448A 公布了一种在聚酯基材上制备纳米陶瓷涂料,然后涂布抗刮层压敏胶水等制备工艺生产的产品。本制备方法可制得透明的隔热膜,但得到的产品隔紫外线能力差、易黄变并且不具备防爆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隔热性好、隔紫外线、红外线性能好,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防爆功能的玻璃贴膜。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隔红外线隔紫外线的防爆玻璃膜,所述玻璃膜从左往右依次包括:抗刮胶液、第一层光学级薄膜、复合胶液层、隔紫外红外加强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层、第二层光学级高透明PET薄膜、安装胶层和离型膜。
一种隔红外线隔紫外线的防爆玻璃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A1)采用光学级薄膜作为第一层光学级薄膜;采用光学级高透明PET薄膜作为第二层光学级高透明PET薄膜;
(A2)用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溅射或化学蒸镀到第二层光学级高透明PET薄膜上形成0.2~3um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层;
(A3)在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层外表面涂布4~6um隔紫外红外加强层;
(A4)第一层光学级薄膜的电晕面上涂布4~8um复合胶液、烘干并和隔紫外红外加强层的涂布面复合得到复合型隔热隔紫外线功能薄膜;
(A5)将得到的复合型功能薄膜进熟化室养护20~26小时后取出在第一层光学级薄膜的外表面涂布抗刮胶液;
(A6)在隔紫外红外加强层一侧涂布安装胶层和离型膜复合得到所述隔红外线隔紫外线的防爆玻璃膜。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层光学级薄膜和复合胶液层之间设有一层热固功能涂料;设有热固功能涂料的隔红外线隔紫外线的防爆玻璃膜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是:抗刮胶液、第一层光学级薄膜、热固功能涂料、复合胶液层、隔紫外红外加强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层、第二层光学级高透明PET薄膜、安装胶层和离型膜。
上述带有热固功能涂料的隔红外线隔紫外线的防爆玻璃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B1)采用光学级薄膜作为第一层光学级薄膜;采用光学级高透明PET薄膜作为第二层光学级高透明PET薄膜;
(B2)在第一层光学级薄膜的电晕一侧涂布4-10um热固功能涂料并置于熟化室进行养护;
(B3)用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溅射或化学蒸镀到第二层光学级高透明PET薄膜上形成0.2~3um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层;
(B4)在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层外表面涂布4~6um隔紫外红外加强层;
(B5)第一层光学级薄膜的电晕面上涂布4~8um复合胶液、烘干并和隔紫外红外加强层的涂布面复合得到复合型隔热隔紫外线功能薄膜;
(B6)将得到的复合型功能薄膜进熟化室养护20~26小时后取出在第一层光学级薄膜的外表面涂布抗刮胶液;
(B7)在隔紫外红外加强层一侧涂布安装胶层和离型膜复合得到所述隔红外线隔紫外线的防爆玻璃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层光学级薄膜为光学级高透明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海薄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海薄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27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机车用永磁机构断路器控制信号转换装置
- 下一篇:刮板运输机卡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