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式橡胶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3445.X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0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谢佳维;满欣;林日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橡胶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小型元器件减振的集成式橡胶减振器。
背景技术
减振器用于减弱振动传输,常用减振器一般采用分离式的形式,多个减振器一起组成减振系统,多用于大型的轴、设备和零部件的减振。
常用减振器与设备、零部件、基础之间的联接通常采用螺钉刚性联接,额定载荷为3N~10000N,固有圆频率低。这些减振器结构尺寸较大、额定载荷大,因此不适用于小型元器件的减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型元器件减振的集成式橡胶减振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成式橡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法兰,该法兰的中部设置有中心孔,在该中心孔内设置有连接块,在该中心孔内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法兰和连接块之间,用于连接所述法兰和连接块的减振橡胶体,所述连接块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元件的安装孔。
所述法兰的中心孔和所述连接块的边沿都为圆形,所述减振橡胶体为环形的一段,该减振橡胶体的数目为至少相同的两块,所述减振橡胶体沿环形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
在集成式橡胶减振器的连接块上安装元器件,法兰通过螺钉安装。采用设置在连接块与法兰内壁之间的减振橡胶体进行减振,减振橡胶体都是集成安装在一起,集成式橡胶减振器结构体积很小,适合小型元器件的减振,且安装方便。
法兰的中心孔和连接块的边沿都为圆形,减振橡胶体为安装在法兰和连接块之间的环形的一段,减振橡胶体的数目至少为2块,最好为3块及其以上,减振橡胶体按照环形均布,各方向的刚度基本相同,不会出现偏振现象,固有频率高,适用于激励高频率的小型元器件的减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集成式橡胶减振器,包括法兰1,在该法兰1的中部设置有中心孔,在该中心孔内设置有连接块2,在该中心孔内还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法兰1和连接块2的减振橡胶体3,连接块2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元件的安装孔。
法兰1的中心孔和所述连接块2的边沿都为圆形,减振橡胶体3为环形的一段,该减振橡胶体3的数目为相同的四块,该四块减振橡胶体3沿环形均匀分布。
在集成式橡胶减振器的连接块2使用胶水粘接元器件,法兰通过螺钉安装。采用设置在连接块2与法兰1内壁之间的减振橡胶体3进行减振,减振橡胶体3都是集成安装在一起,集成式橡胶减振器结构体积很小,适合小型元器件的减振,且安装方便。
法兰1的中心孔和连接块2的边沿都为圆形,减振橡胶体3为安装在法兰1和连接块2之间的环形的一段,减振橡胶体3的数目为四块,并按照环形均布,减振器的额定载荷为小,各方向刚度基本相同,固有频率高,非常适用于激励频率较高的小型元器件的减振。
如果需要调节该集成式橡胶减振器的固有频率,只需要调节减振橡胶体3的弧形长度、宽度、高度或者更换减振橡胶体本身的材料即可。
实施例:
某一产品中含有多只晶体振荡器,这些晶体振荡器固有频率约为10kHz,质量约为2g。由于晶体振荡器之间的固有频率相差很小,当晶体振荡器刚性联接在一起时,晶体振荡器之间由于频率接近而产生共振,影响晶体振荡器产品的性能。
为了减振,在多个晶体振荡器的产品中,每个晶体振荡器和安装结构之间添加一个集成式橡胶减振器,减振器尺寸不大于φ30mm×5mm,低阶固有频率如表1所示,
表1:
根据隔振效率公式计算,该减振器减振效率约为E=1-(1/( (10000/1803)2-1))=0.97,因此,该减振器可以减掉多个晶体振荡器之间97%的振动传递,减振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34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