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造板制作过程中的热压排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4194.7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2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强 |
主分类号: | B27N3/18 | 分类号: | B27N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12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板 制作 过程 中的 热压 排气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板制作,特别涉及一种人造板制作过程中的热压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制作人造板的工艺要求原料中要有一定量的水分,在压制板坯时还要在热压板处获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当达到预先设定的密度时,将板坯压实成为毛板。在这个过程中,毛板的芯部会产生一些高温高压的水蒸气。热压结束后,压机开启,热压板移开,毛板的外部压力消失,板内的压力气体会迅速膨胀,在板内形成压力层,如不能快速排出卸压,会在板的局部甚至全部积聚很高的向外扩张力,当这个扩张力超过毛板本身所能承受的强度时,毛板的结构会被破坏,出现凸起、鼓泡、分层爆板,造成废品。越是要求质量高密度大的板,这种热压缺陷越容易发生,是提高人造板质量的制约因素之一。
板坯的含水率与板材的性能关系非常大,工艺上为了热传导速度快,获得蒸汽冲击等效应(果),进一步提高板材的性能,还希望含水率要高一些,但高含水率和热压缺陷是一对矛盾,如何解决需要有新的方法。
鉴于以上原因,经过人造板行业的实践探索,在主要设备结构已基本定型的情况下,多侧重改变热压工艺。这种热压工艺主要是将热压周期降压分成多段,最后一段为卸压排气段,即为抵御板内的压力保证不“爆板”,压机还不能张开,板面上仍要保留一个尽量小且必须的压力P,在这个压力下,经过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排出板内的气体,减小压力防止缺陷。由于有P这个压力的存在,热压板将始终和毛板贴在一起,没有缝隙,虽然压力降低了,但气体也很难从板的表面逸出,而主要还是以板边为通道出口横向运动,由于板的幅面很大,从中心到边缘的距离很长,排气阻力大,若要释放充分,必须把时间拉长,且在板内会形成压力梯度和水分梯度,对板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解决热压缺陷还有一些方法,主要是降低原料的水分,但水分低的问题是,烘干原料消耗能量很大,传热变差对制板不利,成品板水分过低,板面易变形。所以,采用现有的工艺方法和设备,要提高生产人造板的质量,解决热压缺陷是非常困难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人造板制作过程中的热压排气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人造板制作过程中的热压排气装置,包括隔膜垫板和液压及供油机构,隔膜垫板包括二层叠合在一起的弹性金属板,二层弹性金属板之间分段间隔密封贴合,在每两个密封贴合段之间形成前后贯通的条形隙道,二层弹性金属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进出油汇合管与各条形隙道连通;液压及供油机构包括液压站、大油缸、小油缸和油箱,大油缸通过输油管路与液压站相连组成回路,小油缸通过输油管路与隔膜垫板及油箱串连组成回路,大油缸与小油缸的活塞推杆端都固定在同一个连接板上,大油缸与小油缸的另一端都固定在同一基础上。
所述的隔膜垫板和小油缸配套设有多组并且并联设置,各组隔膜垫板和小油缸均与同一油箱相连组成回路。
在油箱的出口与小油缸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只允许油从油箱流向小油缸的单向阀。
所述的上热压板底部嵌装有多块用于将隔膜垫板吸住的磁铁。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突破了传统工艺的不足,可实现板面“零”压力排气。
2、消除了热压缺陷,提高了产品质量。
3、降低能耗。
4、缩短了热压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5、提高了经济效益。
6、板坯水分可以适当增加,工艺弹性加大,提高了产品性能,拓宽了制板材料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气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隔膜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隔膜垫板在其中的条形隙道充油变形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隔膜垫板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5、图6是隔膜垫板的工作过程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人造板制作过程中的热压排气装置,包括隔膜垫板1和液压及供油机构2。
参见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中的隔膜垫板1包括二层叠合在一起的弹性金属板11、12,二层弹性金属板之间分段间隔密封贴合,在每两个密封贴合段之间形成前后贯通的条形隙道13,二层弹性金属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进出油汇合管14、15与各条形隙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强,未经刘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41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机组的磁悬浮主轴结构
- 下一篇:罐体底盖的装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