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常减压装置塔顶冷凝液油水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4463.X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6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任世科;袁治平;杨鹏鹏;张军明;魏杰;马斌;杨馥榕;陈德昌;张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6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田洲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压 装置 塔顶 冷凝 油水 分离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炼油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常减压装置塔顶冷凝液油水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常减压装置塔顶冷凝系统设备防腐措施是采用塔顶注有机中和剂,中和剂注入量的大小最终反映在塔顶冷凝水pH值的大小上,从塔顶冷凝水中铁离子的结果来看,pH值控制在7.0±0.5时,中和剂注入量控制最佳,系统腐蚀最小。
但是长期以来,常减压装置塔顶冷凝水采用人工采样分析,而且pH计长期浸泡于冷凝水中易被腐蚀影响精度,因此,装置操作人员无法根据冷凝水pH值的大小及时调整中和剂注入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常减压装置塔顶冷凝液油水分离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常减压装置塔顶冷凝液油水分离系统,包括槽体,槽体呈长方体形;槽体的左侧壁上部设有冷凝液入口,槽体的右侧壁上部设有排油口;槽体中设有聚结材料容置腔;槽体的右侧壁下部设有冷凝水出口,冷凝水出口的上部设有pH计传感器安装槽。
优选的,所述pH计传感器安装槽中安装有pH计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常减压装置塔顶冷凝液油水分离系统,通过在槽体中设置聚结材料容置腔,冷凝液通过聚结材料容置腔后发生油水分离,油从上层排油口排出,而冷凝水从冷凝水出口排出,对pH计传感器污染降至可接受范围之内,提高测量精度;通过使用pH计传感器,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可以及时调整中和剂注入量;从而使系统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常减压装置塔顶冷凝液油水分离系统,包括槽体2,槽体2呈长方体形。槽体2的左侧壁上部设有冷凝液入口1,右侧壁上部设有排油口3;槽体2中设有聚结材料容置腔6。聚结材料容置腔6由第一板61、第一塔盘62、第二塔盘63、第二板64和槽体2共同围绕形成。槽体2的右侧壁下部设有冷凝水出口5,冷凝水出口5的上部设有pH计传感器安装槽4。排油口3略高于冷凝液入口1,冷凝液入口1的管径和冷凝水出口5的管径相同。
第一板61设置于靠近冷凝液入口1处,其两侧固定于槽体2的前后两个壁上,第一板61的底部与槽体2的底部具有一定间隙可供冷凝水流过;第二板64设置于靠近冷凝水出口5处,其两侧固定于槽体2的前后两个壁上,第二板64的底部与槽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板64的顶部与槽体2的顶部具有一定间隙可供冷凝水流过;第一塔盘62和第二塔盘63的左右两侧与第一板61、第二板64固定连接,第一塔盘62和第二塔盘63的前后两侧与槽体2的前后壁固定连接,第一塔盘62位于第二塔盘63之上,这样第一板61、第一塔盘62、第二塔盘63、第二板64和槽体2共同围绕形成一个可以用来容纳聚结材料的聚结材料容置腔6。
工作时:冷凝液经过冷凝液入口1流入槽体2,冷凝液顺着第一板61与槽体2的左壁之间的通道流入槽体2的底部,然后自下而上经过孔径5mm的第二塔盘63进入聚结材料容置腔6内,然后经过装有聚结材料聚丙烯、活性炭、聚丙烯的聚结材料容置腔6,从孔径5mm的第一塔盘62流出,聚结材料的特殊性能对油有极强的亲和力和憎水性,将油污水破乳,将水中微小、游离的油份聚结出来,并在表面凝结成大油珠。当油珠与聚结材料表面的吸附力小于流水牵引力时,油滴从聚结材料表面脱落,连成一片油膜,由于水的比重比油大,所以会在分离区形成上层油膜,下层为冷凝水;为了防止活性炭粉末影响电极传感器,故将活性炭用小孔铁丝网包装,也便于下个周期处理聚结材料再生。污油达到一定量从污油排出口3排出,冷凝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油含量小于2mg/L)后从冷凝水出口5排出,冷凝水出口5上部的pH计传感器安装槽4中安装有pH计传感器,该pH计传感器连接外接监测设备,对冷凝水的pH值进行实时监测;经处理后的水质状况使pH计传感器免受油污污染,保证pH值精确检测,使pH计传感器的使用周期由原来的三个月提高至一年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44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化肥生产中的多功能复合式磁化设备
- 下一篇:具有扇形浇口的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