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支付功能的智能电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4686.6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7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关俭文;唐连云;古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科西亚数码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78 | 分类号: | H04N21/478;G06Q20/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贺红星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支付 功能 智能 电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终端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读写技术的具有支付功能的智能电视。
背景技术
目前网上电子商务涉及到支付环节时,一般使用计算机、手持终端等设备与互联网连接,每次支付需要通过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多次认证通讯步骤才能够确认商品的订购、支付信息,操作繁琐不便。
无线射频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商务支付环节。目前无线射频技术在商务支付的应用方式多数在于在固定的商户端植入射频读写器,并将RFID芯片(NFC芯片)植入到移动终端或者IC卡,消费者需要进行订购时,需要到固定的商务端将所述的移动终端或IC卡与所述的商户端进行非接触式感应,最终确定订购与支付的信息。但是这种应用方式存在场景局限性,并不能适用于大多数的网上订购场景。
数字电视在近年已经全面普及,数字电视的主要通过传播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视播放信号的装置将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视信号输出。由于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基本不受到干扰,所以数字电视具有清晰,稳定的特点;此外电视台还可以通过数字信号传播互联网的其他额外的内容,如广告、字幕、网页等。目前,为了适应于大部分的电视机,数字信号转换通信装置(即机顶盒)通常使用外置添加的方式,与普通电视机连接;近年也有新的电视产品,将数字信号转换通信装置内置在电视机内与电视机整合为一体。尽管现时的数字电视在电视的广播质量和客户接收信息范围有了突破,但是电视的操作功能仍然只是局限在电视广播的收看,在互动上面仍然存在限制,特别是使用电视机在商务交易过程中依然存在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支付功能的智能电视,其可以安全、快捷、方便地利用智能电视实现交易支付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支付功能的智能电视,包括智能电视本体,所述智能电视本体包括一电视电路,智能电视本体中并内置一数字信号转换通信模块,所述数字信号转换通信模块数据传输连接至电视电路,所述具有支付功能的智能电视进一步包括一植入所述智能电视本体内的RFID读写模块,所述RFID读写模块与电视电路相连,RFID读卡器中设有一天线,所述天线与一RFID非接触式CPU卡无线连接,数字信号转换通信模块并通过网络与一支付平台服务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RFID读写模块通过电视电路设有的USB接口或TTL接口与电视电路相连。
优选地,所述网络为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所述有线网络通过有线网接口与数字信号转换通信模块相连,所述无线网络通过无线网卡与数字信号转换通信模块相连。
优选地,所述具有支付功能的智能电视进一步包括音频输出单元和视频输出单元,所述音频输出单元和视频输出单元均与电视电路相连。
优选地,所述RFID非接触式CPU卡为内置微主板集成电路的射频卡。
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一种具有支付功能的智能电视,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把RFID读写模块植入到内置有数字信号转换通信模块的智能电视本体内部,数字信号转换通信模块将网络的信息转换输出到电视屏幕,供商户浏览,商户可以通过RFID读写模块对浏览的内容,特别是商务交易内容进行支付互动。同时使用RFID非接触式CPU卡,当支付环节出现时,只需使用RFID非接触式CPU卡与所述智能电视进行非接触式感应(拍卡)即可完成订购支付步骤,有效解决了使用第三方网上支付方式需要多次认证的繁琐不便的问题,同时扩展了无线射频读写技术在商务支付的应用范围,使射频技术在商务支付的应用人群更加普及,并扩展了一般机顶盒的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支付功能的智能电视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支付功能的智能电视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科西亚数码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科西亚数码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46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双弯头
- 下一篇:一种新型四通内层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