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器总成及发动机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5365.8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1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曹水明;吕金涛;李楝;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18 | 分类号: | F01P3/18;F0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总成 发动机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总成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置于发动机舱内,一般是由水泵、散热器总成、节温器、以及膨胀罐等相关部分组成。散热器是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用于将高温冷却液所携带的热量散入大气以降低冷却液温度。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冷却风扇提供的冷空气在散热器芯外通过,利用该冷空气来冷却被发动机高温零件加热的冷却液。如图1(a)-1(b)所示,传统的散热器总成主要由第一水室1、第二水室7、以及两个水室之间的芯子总成8三部分构成。还包括:上侧板总成2、下侧板总成9、加水口连接胶管3、溢气胶管4、加水口总成5、加水口盖6、放水阀总成10、以及上安装板总成11。散热器总成通过进水管15以及出水管16与发动机相连,并通过两个水室底端的安装螺栓12固定在发动机舱内,进水管15与发动机之间设置节温器(未示出)。铜质的加水口总成5通过焊接在安装支架13上的方式固定在上安装板总成11上。加水口连接胶管3一端连接加水口总成5,另一端连接进水管15。溢气胶管4连接在加水口总成5与两个水室之间。加水管总成5上还设置有溢流管14,该溢流管14连接至膨胀罐(未示出)。冷却风扇(未示出)通常设置在散热器与发动机之间。
在传统的冷却系统中,散热器总成通常使用电子扇作为冷却风扇,这样的冷气风扇功率消耗较大,为了降低该功耗,出现了以离合器硅油扇代替电子扇的散热器总成。但是,由于离合器硅油扇的结构 较电子扇更复杂,且所占体积更大,占用了原本膨胀罐的安装位置,影响了膨胀罐的安装,而且,虽然离合器硅油扇可以降低功耗,但使得散热器后部空气流向分散,散热效率较低。此外,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传统的冷却系统中的加水口总成会由于颠簸而与发动机舱舱板发生干涉。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持现有的发动机舱空间布置就能配合离合器硅油扇,且散热效率高的散热器总成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总成,包括:第一水室、第二水室、以及两个水室之间的芯子总成,还包括:护风罩总成,设置在所述散热器总成的侧面上,所述护风罩总成上设置有膨胀罐安装支架。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总成还包括:上安装板,设置在所述芯子总成的顶面上;加水口总成,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上安装板上,所述加水口总成上设置有溢气口;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室上部;加水口连接胶管,连接于加水口总成与所述进水管之间;溢气胶管,连接于所述溢气口与第一水室之间。
优选地,所述加水口总成与所述安装支架为整体成型的注塑件。
优选地,还包括上侧板总成以及下侧板总成,所述上侧板总成和/或下侧板总成上设置有护风罩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上述散热器总成。
优选地,还包括:膨胀罐,所述膨胀罐安装在所述膨胀罐安装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加水口总成上还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所述膨胀罐之间通过溢流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发动机前悬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总成及发送机冷却系统能够保持现有的发动机舱空间布置就能配合离合器硅油扇,将加水口总成与其安装支架制成注塑件,避免或减少了其与发动机舱干涉所造成的损坏;根据离合器硅油扇匹配的护风罩总成,能很好的为离合器硅油扇导流,提高了散热效率;在护风罩总成上很好的设计了膨胀罐装配尺寸,满足了膨胀罐的安装定位需要。
附图说明
图1(a)为传统的散热器总成的正视图;
图1(b)为传统的散热器总成的侧视图;
图2(a)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散热器总成的正视图;
图2(b)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散热器总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器总成及发动机冷却系统,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53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机起动机检查装置
- 下一篇:嵌入式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及电能质量综合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