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漆渣分离水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5557.9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9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曲银燕;贾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张彬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水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工厂涂装车间喷漆工序漆渣处理系统的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漆渣分离水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用于生产汽车工厂涂装车间喷漆工序漆渣处理系统的设备,是漆渣分离水槽装置,现有的漆渣分离水槽装置其结构复杂,使用过程中,不容易使添加的絮凝剂把溶于水中的油漆结渣从水中分离出来,由于其结构设置不合理,漆渣在分离槽内容易沉积,导致回流口堵塞,浮在分离槽水面上的漆渣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造成能源的浪费,不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从而给企业加大了经济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漆渣分离水槽装置,结构简单、设置合理、通过添加絮凝剂可以把溶于水中的油漆结渣从水中分离出来,以利于循环水的重复利用,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漆渣分离水槽装置,由槽体、进水管、分隔板、出渣斜板和溢流槽组成,在槽体上槽口的一侧设有出渣斜板,在出渣斜板相对面设有溢流槽,在槽体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槽体内分割成漆渣槽和清夜槽两个槽,漆渣槽和清夜槽的底部相通连,在槽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上横向设有两个出水口,两个出水口均设置在漆渣槽内,出水口与水平面呈45°角并且朝向分隔板,进水管的管体穿过分隔板和槽体的侧壁与槽体外的阀门连接,在槽体外的进水管管体上设有药剂注入口。
本实用新型,槽体由其底部设置的四个支架支撑,槽体的底部为倾斜面,倾斜面的最低端设有回流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设置合理,进水管上横向设有两个出水口,两个出水口均设置在漆渣槽内,出水口与水平面呈45°角并且朝向分隔板喷出水流,水流碰壁后反向流向表面,通过添加絮凝剂可以把溶于水中的油漆结渣从水中分离出来,经过物化反应形成的漆渣在水流的作用下被推向出渣斜板,以利于循环水的重复利用,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水管出水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槽体,2、进水管,3、分隔板,4、出渣斜板,5、溢流槽,6、药剂注入口,7、漆渣槽,8、清夜槽,9、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漆渣分离水槽装置,由槽体1、进水管2、分隔板3、出渣斜板4和溢流槽5组成,在槽体1上槽口的一侧设有出渣斜板4,在出渣斜板4相对面设有溢流槽5,在槽体1内设有分隔板3,分隔板3将槽体1内分割成漆渣槽7和清夜槽8两个槽,漆渣槽7和清夜槽8的底部相通连,在槽体1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2,进水管2上横向设有两个出水口9,两个出水口9均设置在漆渣槽7内,出水口9与水平面呈45°角并且朝向分隔板3,进水管2的管体穿过分隔板3和槽体1的侧壁与槽体1外的阀门连接,在槽体1外的进水管2管体上设有药剂注入口6,在注入口6中加入絮凝剂(一种化学药剂,能使絮状漆液抱团接渣,导致漆渣比水轻,以利于漆渣漂浮到槽液表面),进水管2上横向设有两个出水口9,两个出水口9均设置在漆渣槽7内,出水口9与水平面呈45°角并且朝向分隔板3,喷出水流,水流碰壁后反向流向表面,经过物化反应形成的漆渣在水流的作用下被推向出渣斜板4,混浊液(含有漆渣)与清液分界区(垂直方向上),当漆渣化学反应、凝聚、上浮区;一段时间后,在出渣斜板附近形成漆渣层,槽液从分隔板3和底板250mm间隙中上翻流入溢流槽5,通过刮渣机可以将表面漆渣层刮出,从而达到漆渣分离。
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技术参数
一、设备尺寸及重量
1、设备尺寸:4318mm长x2032mm宽x3251mm高(包括刮渣机高度)
2、进口法兰:DN150
3、出口法兰(底部):DN150
4、出口法兰(溢流):DN200
5、重量:2150 kg
二、能力
1、持续时间:4分钟 (液体在槽内停留时间)
2、稳态流量:170m3/h
3、推荐流量(范围):136~181 m3/h
4、运行能力(升):11350L
三、构件材料
1、槽体:3mm厚SUS304板
2、 管路:不锈钢管
四、控制阀
1、进口:DN150夹管阀
2、出口:DN150闸阀
五、动力要求
1、压缩空气:4~6kg/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未经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55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