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气囊绑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9276.0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8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瑞光康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2 | 分类号: | A61B5/0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皋翔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绑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压测量,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气囊绑带。
背景技术
无创血压测量是医学临床最常用的血压检查方法,现有无创血压测量采用单气囊绑带,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为了提高无创血压测量的精度,需要对流经上游气囊绑带的下游血液流动脉冲进行探测,气囊传感器是较常见的探测方法。由于普通作为传感器的气囊相对于上游气囊是独立固定的,每次测量时需要分别固定上游气囊和下游气囊,不仅操作繁琐,上游气囊与下游气囊的相对距离也难以保持一致,导致每次测量结果存在偏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气囊绑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这种双气囊绑带,包括气囊绑带体,所述气囊绑带体包括内置气囊和连接无创血压测量装置的导气管。
这种双气囊绑带的特点是:
所述气囊绑带体包括上游气囊绑带体与下游气囊绑带体,且所述上游气囊绑带体与所述下游气囊绑带体按照动脉血流方向的间距为30cm以内固定连接,以确保上游气囊绑带体内置气囊与下游气囊绑带体内置气囊的间距相对固定。所述上游气囊绑带体内置气囊用于充气后改变或完全阻断受测肢体的动脉血流,所述下游气囊绑带体内置气囊作为传感器用于充气后探测受测肢体下游血液流动脉冲。
在上游气囊绑带体内置气囊改变或完全阻断受测者肢体部位动脉血液流动的过程中,即在上游气囊绑带体内置气囊加压和放气的过程中,由所述下游气囊绑带体内置气囊探测血液流动脉冲的变化,对下游血液流动脉冲的从零缓慢增大过程中若干个脉冲幅度及其相对应的上游气囊绑带体压力进行实时处理,确定收缩压,且根据对下游血液流动脉冲与相对应的上 游绑带体气压交流信号之间的延迟时间,确定舒张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优选的是,所述上游气囊绑带体与所述下游气囊绑带体按照动脉血流方向的间距为2~3cm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上游气囊绑带体与所述下游气囊绑带体固定连接,是所述上游气囊绑带体与所述下游气囊绑带体固定安装在同一支架上。
所述上游气囊绑带体的导气管和所述下游气囊绑带体的导气管,分别与无创血压测量装置的两个对应连接插口对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上游气囊和下游气囊固定在一起,二者内置气囊的位置相对不变,克服了采用单个独立气囊作为传感器进行下游血液流动脉冲探测的缺点,只需一次操作,便可将上游气囊和下游气囊同时固定在受测肢体上,操作简便,而且上游气囊和下游气囊的相对位置距离固定不变,每次测量结果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组成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一种如图1、2所示的无创血压测量用双气囊绑带,包括上游气囊绑带体1与下游气囊绑带体2,且上游气囊绑带体1与下游气囊绑带体2按照动脉血流方向间距的为2cm固定连接。
上游气囊绑带体1包括内置气囊和连接无创血压测量装置的导气管3,上游气囊绑带体内置气囊用于充气后改变或完全阻断受测肢体的动脉血流。
下游气囊绑带体2包括内置气囊和连接无创血压测量装置的导气管4,下游气囊绑带体内置气囊作为传感器用于充气后探测受测肢体下游血液流动脉冲。
导气管3、导气管4分别与无创血压测量仪5的两个连接插口对接。脉搏波无创血压测量仪5设有显示、键盘等人机交互界面。
本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脉搏波无创血压测量,依次有以下步骤:
1)将上游气囊绑带体1绑定在充气后可完全阻断受测者动脉血液流动的肢体部位,再绑定下游气囊绑带体2,并将导气管3、导气管4分别与无创血压测量仪5的两个连接插口对接;
2)按下无创血压测量仪5键盘的启动键,无创血压测量仪5向上游气囊绑带体1充气,上游气囊绑带体1压力从零缓慢增大,直至下游气囊绑带体2输出信号为零,即动脉血液流动被完全阻断后停止充气;
3)无创血压测量仪5缓慢放气,上游气囊绑带体1压力缓慢下降,下游气囊绑带体2信号从零缓慢增大,直至上游气囊绑带体1压力小于舒张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瑞光康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瑞光康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9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段式云计算血压计
- 下一篇:多光谱荧光三维断层成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