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悬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9545.3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7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宋新瑜;孙明辉;丁教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郭晓东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悬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置减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悬置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其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和行驶过程中都会因振动而产生噪声。为解决噪声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往往在汽车内设置悬置装置。悬置装置不仅是连接装置,还是减少振动冲击的重要部件。悬置装置的刚度和阻尼特性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特性。
现有的悬置装置主要有衬套型悬置、液压型悬置、空气型悬置和磁悬浮型悬置。其中,衬套型悬置结构简单且成本低,但是其减振效果并不理想;液压型悬置和空气型悬置的减振效果虽好,但因其结构复杂且成本高而在应用上受到限制;磁悬浮型悬置结构简单,但其具有承载能力较小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悬置装置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型悬置装置,其包括:上磁性元件,包括一主体部;扣盖部,其侧围为向下开口的盖状结构,在其顶部平面中心具有一通孔以及一沿该通孔的边缘向上连续翻起的翻起部;橡胶悬置,具有一向内突进的开口,扣盖部的顶部平面的内表面扣于该开口的外表面;下磁性元件,设置于橡胶悬置内的底面上与上磁性元件的主体部相应的位置,上磁性元件与下磁性元件相对侧的极性相同;上磁性元件的主体部穿设于扣盖部的通孔与橡胶悬置的开口,由此橡胶悬置内形成密闭空腔用于充满气体,扣盖部的侧围与橡胶悬置的侧壁相间隔。
优选地,该翻起部的内表面与该主体部的侧面相接触。
优选地,该上磁性元件还包括一设置于主体部上的盖部。主体部与盖部是两个轴心重合的圆柱体,且主体部的直径小于盖部的直径,与主体部匹配的通孔和开口都为圆孔。主体部与盖部是一体的。
优选地,扣盖部的侧围与橡胶悬置的侧壁相间隔。
优选地,上磁性元件与下磁性元件为永磁体或电磁体。
优选地,上磁性元件与下磁性元件的轴心重合。
优选地,扣盖部为空心的阶梯圆筒状,橡胶悬置为呈圆柱形的空心桶状,其开口向内突进,上磁性元件和下磁性元件为圆柱体,通孔和开口都为圆孔。该上磁性元件还包括一设置于主体部上的盖部,主体部与盖部是两个轴心重合的圆柱体,且主体部的直径小于盖部的直径。主体部与盖部是一体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复合型悬置装置兼具磁悬浮型悬置装置和空气型悬置装置的优点,又可克服两者的缺点。即,兼具磁悬浮型悬置装置的结构简单和空气型悬置装置减震效果好的优点,并克服磁悬浮型悬置装置的承载力小和空气型悬置装置的结构复杂的缺点。由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复合型悬置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安装,变刚度和变阻尼性强减震效果好,其尤其适用于减少高频振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优选实施例的复合型悬置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上磁性元件
11盖部
12主体部
2扣盖部
21通孔
22翻起部
3橡胶悬置
31开口
4下磁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95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