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击电钻的冲-钻换档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1949.6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2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康东立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B23B45/1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李德强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电钻 换档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电钻,特别是一种冲击电钻冲击功能和钻孔功能相互转换的换档机构。
背景技术
冲击电钻是一种以旋转切削为主,兼有依靠操作者推力产生冲击力的电动工具,主要适用于对混凝土地板、墙壁、砖块,石料,木板和多层材料上进行冲击打孔或钻孔。冲击电钻既可以用“单钻”模式也可以用“冲击钻”模式进行工作,所以对专业人员和自己动手者,它都是值得选择的基本电动工具。冲击电钻通过“冲-钻”换档机构实现冲-钻功能的转换。但目前的换档结构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钢球与输出轴端部一般采用活动接触,在频繁换档操作过程中,钢球在输出轴和换档片间不停地滚动,钢球很容易脱落,导致失去冲击钻功能,造成客户投诉和退货。二是在冲击电钻装配时,钢球很容易漏装和掉落,装配难度大,装配效率低,翻机修机频繁。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开发和研究,但至今尚未找到较合理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冲击电钻的冲-钻换档机构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装配速度快、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的冲击电钻的冲-钻换档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冲击推钮、换档片、钢球、输出轴、冲击弹簧、静冲齿、动冲齿、支承架,所述输出轴的端面设有半球形凹孔,钢球通过包边设置在输出轴的半球形凹孔上,包边包裹住钢球,使钢球不会从输出轴的半球形凹孔上脱出,包边与输出轴端面连为一体。
所述的换档片上设有与钢球相配合的球形凹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由于钢球通过包边设置在输出轴的半球形凹孔上,包边包裹住钢球,使钢球不会从输出轴的半球形凹孔上脱出,从而解决了冲击电钻在频繁换档过程中钢球脱落导致失去冲击钻功能的问题。二是由于钢球与输出轴连在一起,钢球不会漏装和掉落,机器装配速度快,工作效率高,返修率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档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换档片,2球形凹孔,3冲击推钮,4钢球,5包边,6支承架,7静冲齿,8冲击弹簧,9动冲齿,10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冲击电钻的冲-钻换档机构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冲击推钮3、换档片1、钢球4、输出轴10、冲击弹簧8、静冲齿7、动冲齿9、支承架6,所述输出轴10的端面设有半球形凹孔,钢球4通过包边5设置在输出轴10的半球形凹孔上,包边5包裹住钢球4,使钢球4不会从输出轴10的半球形凹孔上脱出,包边5与输出轴10端面连为一体。所述的换档片1上设有与钢球4相配合的球形凹孔2。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当冲击电钻需要在“冲击钻”模式下进行工作时,将冲击推钮3推到“冲击”位置,此时,钢球4落在换档片1的球形凹孔2中,输出轴10上的动冲齿9在冲击弹簧8的作用下与支承架6上的静冲齿7啮合一起,转动工作时就发生冲击。当冲击电钻需要在“单钻”模式下进行工作时,冲击按钮推到“钻”的位置,此时,钢球4落在换档片1的平面位置,在克服冲击弹簧8的弹力后推动输出轴10前移,使输出轴10上的动冲齿9与支承架6上的静冲齿7分离,转动工作时只能钻孔。钢球4在频繁换档操作过程中始终不会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康东立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康东立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1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