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岩土介质表面快速设置地震检波器的装置及其组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2027.7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9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欢;王千年;车爱兰;冯少孔;葛修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20 | 分类号: | G01V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土 介质 表面 快速 设置 地震 检波器 装置 及其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检波器装置,具体是一种在岩土介质表面快速设置地震检波器的装置及其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密度表面波等地震无损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以及混凝土结构等坚硬介质的检测。目前地震检波器一般装置于金属针上,通过金属针插入软土内,使得检波器与地基土耦合。但是这种针式安置检波器方式应用具有局限性:当被检测的岩土介质具有一定硬度时,金属针就不能插入介质中,无法使检波器与介质耦合,使得仪器无法工作。且应用于大面积检测或超长测线检测时,检波器组的移动费时费力,有时还需要事先在检测区域画出检波器放置点,极大地增加了检测工作量,限制了检测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在岩土介质表面快速设置地震检波器的装置及其组合装置,它能使地震检波器与该类岩土介质之间完好耦合,并且可以在保证检波器间距的同时,方便地震检波器组的整体移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在岩土介质表面快速设置地震检波器的装置,包括铝板及支座螺杆,其中,所述支座螺杆安装在铝板的底部,所述铝板两侧分别焊接有连接件。
所述支座螺杆为3根,所述铝板底部设有三个与支座螺杆相适配的底部螺孔,所述3根支座螺杆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底部螺孔中;所述铝板中心处设有螺纹通孔。
所述支座螺杆长度为1.0~1.5cm,所述底部螺孔深度为0.7~0.8cm。
所述铝板为厚度为1cm,长度为4cm的正八边形。
一种在岩土介质表面上快速设置地震检波器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橡胶带,所述橡胶带通过连接件与铝板相连接。
所述铝板为若干片,所述橡胶带数量与铝板数量相一致。
所述每一片铝板为厚度为1cm,长度为4cm的正八边形;所述每一根橡胶带为宽度为4cm,长度为110cm的三元乙丙橡胶带。
所述三元乙丙橡胶带两端缝制黏扣布,一侧缝制刻度线。
所述支座螺杆为3×n根,其中,n为铝板数量。
所述每三根支座螺杆固定在每一片铝板底部的底部螺孔中,所述支座螺杆长度为1.0~1.5cm,所述底部螺孔深度为0.7~0.8cm。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高密度表面波法以及冲击映像法等地震检测方法在一定硬度的岩土介质表面整体设置地震检波器组的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使地震检波器能够与一定硬度的岩土介质表面耦合完好,从而地震无损检测手段能够应用于该类介质检测中。该实用新型装置还可以使检波器组快速地整体移动,极大地提高检测效率;又因为铝板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三元乙丙橡胶带调节固定,检测精度也可以获得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铝板的底面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铝板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为铝板,2为橡胶带,3为支座螺杆,4为连接件,5为螺纹通孔,6为底部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铝板1及支座螺杆3,其中,支座螺杆3安装在铝板1的底部,铝板1的两侧分别焊接有连接件4。
在本实施例中,支座螺杆3为3根,铝板1底部设有三个与支座螺杆3相适配的螺孔,3根支座螺杆分别固定在相对应的底部螺孔6中,该底部螺孔6深度为0.7~0.8cm,支座螺杆3长度约为1.0~1.5cm;铝板1的中心处设有螺纹通孔5,该螺纹通孔5与地震检波器固定螺杆相适配,地震检波器通过该螺纹通孔5与铝板1相固定;铝板1为厚度为1cm,长度为4cm的正八边形。
实施例2
实施例2为实施例1的变化例。
本实施例为若干个实施例1组合而成,本实施例还包括橡胶带2,在本实施例中,铝板1数量为若干片,橡胶带2的数量与铝板1数量相一致,橡胶带2通过铝板1两侧连接件4与铝板1相连接,将若干片铝板1连接在一起,橡胶带2两端缝制黏扣布,一侧缝制刻度线,每一片铝板1之间通过橡胶带2进行每一片铝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及距离定位。
本实施例的制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20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房精密空调气流优化节能系统
- 下一篇:一种风机内置式防漏油集成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