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自伴热节流装置的取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2775.5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6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史继森;裴炳安;邱敬敏;张嘉尹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捷达石化仪表有限公司;史继森;裴炳安;邱敬敏 |
主分类号: | G01F1/88 | 分类号: | G01F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5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节流 装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流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自伴热节流装置的取压结构。
背景技术
一体化自伴热节流装置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流量计,该装置利用被伴热物体在工艺过程中介质自身的热量,来维持差压变送器正常测量。通俗而言,介质温度会随着天气变冷(特别是我国的北方)而下降(对环境的散热),自伴热就是为了防止或阻止此类情况的发生,使介质温度维持在某一合理和经济的范围内,自伴热费用小,效率高、综合效益好,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取代了蒸汽管道伴热,节约了能源,并且施工安装方便、无污染。
传统的一体化自伴热节流装置的取压都是采用法兰端面打孔取压的方式,取压管回转半径大,部分管路远离工艺管道这个热源,自伴热的效果差,容易产生冻凝现象,在低温工艺管道上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并且法兰端面取压的结构会增加整个节流装置的体积,对于节流装置的紧凑安装,小型化带来了困难。特别是某些工艺管道施工现场空间小,给安装施工带来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自伴热节流装置的取压结构,该取压结构的结构紧凑,便于实现一体化自伴热节流装置的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一体化自伴热节流装置的取压结构,包括取压法兰盘,所述取压法兰盘为两个,对称设置在一体化自伴热节流装置的孔板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压法兰盘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盲孔,取压法兰盘与介质管道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二盲孔,第一盲孔与第二盲孔互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取压法兰盘的侧面开设第一盲孔,并通过第二盲孔将第一盲孔与介质管道连通,实现了从第一盲孔处取压,从而引压管等装置均可以沿着介质管道的轴线布置。与从取压法兰盘的端面取压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介质管道附件的空间,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一体化自伴热节流装置的体积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压法兰盘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盲孔同轴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盲孔互相连通。如此设置,可以便于实现对第二盲孔的加工,减少工艺复杂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通孔内设置有一焊接堵头。如此设置,可以将第一通孔堵住,防止介质管道内的介质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盲孔的直径为19mm或23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焊接堵头的直径为18mm或22mm。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体化自伴热节流装置的取压结构的结构图;
图中各标号的含义如下:
取压法兰盘-1,第一盲孔-2,介质管道-3,第二盲孔-4,第一通孔-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自伴热节流装置的取压结构,包括取压法兰盘1,所述取压法兰盘1为两个,对称设置在一体化自伴热节流装置的孔板两侧;取压法兰盘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盲孔2,取压法兰盘1与介质管道3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二盲孔4,第一盲孔2与第二盲孔4互相连通。如此可实现从第一盲孔2处取压,从而引压管等装置均可以沿着介质管道的轴线布置。
为了便于加工,所述取压法兰盘1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盲孔4同轴的第一通孔5,第一通孔5与第二盲孔4互相连通。加工第二盲孔4时可以从取压法兰盘1的端部直接加工一个与介质管道3连通的通孔,即第一通孔5与第二盲孔4的组合。
为了防止介质管道内的介质泄漏,在第二盲孔4加工完成之后,需要在第一通孔内设置一焊接堵头,将第一通孔堵住。为了便于加工,以及增加取压结构的通用型,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盲孔的直径为19mm或23mm。所述焊接堵头的直径为18mm或22mm。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采用其他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捷达石化仪表有限公司;史继森;裴炳安;邱敬敏,未经温州市捷达石化仪表有限公司;史继森;裴炳安;邱敬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27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种供电方式无线地磁车辆检测器路由
- 下一篇:基于激光检测的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