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编织机收线张力控制自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3333.2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4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盛翅刚;王从强;李盛祥;简裕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马天屹通信线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26 | 分类号: | H01B13/2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13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机 收线 张力 控制 自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力控制自动系统,尤其是制作电缆屏蔽层的编织机配套用的收线张力控制自动系统。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的屏蔽层通常由铝箔层加金属丝编织层组成。目前,电缆金属丝编织层的制造机器常为16锭、24锭高速编织机。一般芯线(即内导体加上绝缘层)外径在7mm以下的同轴电缆选择在16锭高速编织机上加工,而芯线直径大于7mm的同轴电缆则要到24锭甚至更大的编织机生产。对于芯线直径大于7mm的同轴电缆,由于收放线盘较大(通常直径为1250mm),故不能用编织机自带的收放线装置,放线盘以及收线盘都必须安装在单独的收放线架上进行。但是,由于传统的收放线架的张力控制系统较为简单(力矩电机控制模式),收线张力不会随着收线量的多少而变化,必须要求操作员工定期地去调整收线张力。因此,经常会由于操作工调节不当或不及时,造成芯线因力矩过大被拉细,从而导致电缆性能不合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编织机收线张力控制自动系统,该系统应具有可自动调节芯线张力的功能,以提高电缆质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编织机收线张力控制自动系统,包括收放线架、安装在收放线架上的收线盘、驱动收线盘转动的带有减速箱的电机以及一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安装在减速箱与收线盘转轴之间的磁粉制动装置以及安装在编织机顶部的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控制器分别通过数据线与压力传感器以及磁粉制动装置导通。
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编织机顶部的导轮座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机启动后,动力通过三角皮带传递到减速箱的输入轴,经减速箱减速后传递到磁粉制动装置,磁粉制动装置又将自动调节力矩传递到收线盘转轴,进而带动收线盘收线;同时安装于编织机顶部导轮座下的压力传感器8实时监测着所受压力的变化,并发出信号给磁粉制动装置7来实时调节输出力矩大小;最终,实现编织机收线张力的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线张力控制自动系统,能够确保输出力矩的稳定,有效地解决了现有装置由于收线张力不稳,导致芯线被拉小的缺陷;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芯线线径大小,自动控制合适的输出张力,确保在线张力在设定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带有减速箱的电机6驱动收线盘5转动;装有芯线的放线盘1则通过无轴式带锁头短轴安装于收放线架10的放线部位;芯线2被动地从放线盘拉出,进入编织机4的入线孔。芯线进入编织机后其编织过程与传统编织操作一样(铝箔经过铝箔架均匀、紧密地包覆在芯线表面,均匀地编织叠加在铝箔表面)。完成编织的加工线2-1(即表面带有金属编织层的芯线),经编织内的大牵引轮、安装于编织机顶部的导轮3,回到收线盘。上述结构均与现有的收放线装置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是:减速箱(图中,减速箱被磁粉制动装置遮挡)与收线盘转轴之间安装了一磁粉制动装置7;在编织机顶部的导轮下(导轮座3-1下)又安装了压力传感器8(优选STS-030差动传感器),作用为实时地检测编织线施加给导轮的压力,并将压力转化为电信号发送(通过数据线8-1发送)给控制器(安装在控制箱9中);控制器再来控制磁粉制动装置,从而达到在线张力自动控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元器件及材料均可外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马天屹通信线缆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马天屹通信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33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