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培植物栽培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4419.7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5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培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6 | 分类号: | A01G31/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车世伟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培 植物 栽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培架,具体涉及一种水培植物栽培架。
技术背景
水培植物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培育出来的植物,其具有清洁卫生、格调高雅、观赏性强、环保无污染等优点,深受国内外植物消费者的青睐。
现有的水培植物栽培架,一般包括框架和用于栽培水培植物的培养杯,该框架包括若干块横板和若干根竖杆,各横板由上而下依次间隔排列设置在一起,且各竖杆连设于两两横板之间,各横板上放置有若干个该培养杯。此种结构的水培植物栽培架,可供多种水培植物的种植,使水培植物更加美观,并避免了因培养多种水培植物而使与多种水培植物相配套的多个培养杯占据室内大量空间的问题。然而此种水培植物栽培架,在对各培养杯进行添加培养基(包括营养液和水)时需进行一一添加,费时费力,且对各培养杯进行一一添加培养基时很容易将培养基洒落在地面,造成培养基的浪费,并会弄脏地面。
鉴于上述理由,本发明人对现有水培植物栽培架的缺陷进行了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培植物栽培架,其对各培养杯添加培养基时不易造成培养基的洒落及浪费,并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培植物栽培架,包括框架和若干个用于栽培水培植物的培养杯,上述框架包括立管及两端管口呈封闭式的水平横管,上述水平横管设置有若干根,各上述水平横管于竖向方向上并列排布设置,且两两上述水平横管之间连通有上述立管,各上述水平横管上均开设有供上述培养杯竖立放置的,且上述培养杯的下部可伸入上述水平横管的管道内的固定孔,上述培养杯的下部开设有与上述水平横管的管道相通的通孔。
上述水平横管与上述立管为塑料管。
上下相邻的两两上述立管依次错开设置于相应的上述水平横管的首端和尾端。
各上述水平横管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个上述固定孔,且各上述固定孔并排设置。
位于上述框架顶部的水平横管的顶部处开设有供培养基注入此水平横管内的注液口,位于上述框架底部的水平横管的底部处开设有供此水平横管内的培养基流出的出液口,上述注液口与上述出液口上均设有密封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对各培养杯进行添加培养基时可通过框架顶部的水平横管的其一固定孔或其一培养杯将培养基加入位于框架顶部的水平横管的管道内即可,此时框架顶部的水平横管内的培养基会经与此水平横管相通连接的立管流入至位于此水平横管下方的另一水平横管内,依此按序流动,使位于框架底部的水平横管内也具有培养基,从而使框架的全部水平横管内均填充有培养基,且每一水平横管内的培养基可经此水平横管上的培养杯上的通孔渗入培养杯内给培养杯内的水培植物供给养分,无需对各培养杯进行一一添加,克服了在对各培养杯进行一一添加时易造成培养基的洒落及浪费,并费时费力的问题。由于上下相邻的两两上述立管依次错开设置于相应的上述水平横管的首端和尾端,,这样使框架的整体较为稳固,并可方便培养基的流动;又由于位于框架顶部的水平横管的顶部开设有注液口,通过此注液口可方便培养基的加入;同时,位于框架底部的水平横管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这样,若各水平横管内的培养基过多时可通过此出液口将其排出,可防止因培养杯内的培养基过多而影响水培植物生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
培养杯 1 立管 21
水平横管 22 固定孔 221
注液口 222 出液口 22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44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封闭式墨盒搅拌机构
- 下一篇:一种打印喷头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