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线升降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6474.X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3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廖西斌;肖宏;于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侯春乐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升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升降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载伸缩式天线升降装置,一般采用多级杆状支撑结构,各根伸缩杆依次套接,并通过设置于伸缩杆上的定滑轮组及定滑轮组之间的传动带实现伸缩杆的伸缩传动;伸缩杆的抗弯能力和伸缩高度是重要的技术参数,其中,抗弯能力和伸缩高度除了和电子设备的重量有关外,还要取决于伸缩杆的自身重量、结构强度以及传动结构的合理设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天线升降杆,包括传动机构、多级伸缩杆和设置于伸缩杆表面的导向筋,其改进在于:伸缩杆数量为8个,8个伸缩杆按套接次序从外至内依记为杆Ⅰ、杆Ⅱ、杆Ⅲ、杆Ⅳ、杆Ⅴ、杆Ⅵ、杆Ⅶ、杆Ⅷ;其中,杆Ⅱ、杆Ⅲ、杆Ⅳ、杆Ⅴ、杆Ⅵ、杆Ⅶ、杆Ⅷ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导向筋,多个导向筋沿伸缩杆周向均匀设置。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改进:导向筋的轴向长度与对应的伸缩杆长度相同。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改进:所述伸缩杆为圆管状结构,伸缩杆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小直径伸缩杆从大直径伸缩杆的开口端套入。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改进:各个伸缩杆之间间隙配合;其中,杆Ⅰ和杆Ⅱ之间的间隙大于杆Ⅱ和杆Ⅲ之间的间隙;杆Ⅱ和杆Ⅲ之间的间隙大于杆Ⅲ和杆Ⅳ之间的间隙;杆Ⅲ和杆Ⅳ之间的间隙大于杆Ⅳ和杆Ⅴ之间的间隙;杆Ⅳ和杆Ⅴ之间的间隙大于杆Ⅴ和杆Ⅵ之间的间隙;杆Ⅴ和杆Ⅵ之间的间隙大于杆Ⅵ和杆Ⅶ之间的间隙;杆Ⅵ和杆Ⅶ之间的间隙大于杆Ⅶ和杆Ⅷ之间的间隙。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改进:所述导向筋的数量为4个,4个导向筋沿伸缩杆周向均匀设置。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改进:伸缩杆外壁上相邻两个导向筋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传动带让位槽。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改进:所述8个伸缩杆的内、外径尺寸分别为:
杆Ⅰ外径为130mm,内径为124±0.14mm;
杆Ⅱ外径为117±0.1mm,内径为111±0.1mm;
杆Ⅲ外径为105±0.1mm,内径为99.4±0.1mm;
杆Ⅳ外径为93.6±0.1mm,内径为88.2±0.1mm;
杆Ⅴ外径为82.5±0.1mm,内径为77.3±0.1mm;
杆Ⅵ外径为71.6±0.1mm,内径为66.6±0.1mm;
杆Ⅶ外径为61±0.1mm,内径为55.6±0.1mm;
杆Ⅷ外径为50±0.1mm,内径为43±0.1mm;
导向筋处的伸缩杆厚度与伸缩杆之间的间隙匹配,即导向筋表面与外部的伸缩杆内壁间隙配合。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作了如下改进:杆Ⅱ、杆Ⅲ、杆Ⅳ、杆Ⅴ、杆Ⅵ、杆Ⅶ、杆Ⅷ采用碳玻复合材料制作;杆Ⅰ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所述天线升降杆采用8级伸缩杆的结构形式,结构布置合理,举升重量大,抗弯折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A所示部件即为传动带;
图2、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Ⅰ、Ⅱ、Ⅲ、Ⅳ、Ⅴ、Ⅵ、Ⅶ、Ⅷ所示部件即为对应的杆Ⅰ、杆Ⅱ、杆Ⅲ、杆Ⅳ、杆Ⅴ、杆Ⅵ、杆Ⅶ、杆Ⅷ;
图3、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天线升降杆,包括传动机构、多级伸缩杆1和设置于伸缩杆1表面的导向筋1-1,其改进在于:伸缩杆1数量为8个,8个伸缩杆1按套接次序从外至内依记为杆Ⅰ、杆Ⅱ、杆Ⅲ、杆Ⅳ、杆Ⅴ、杆Ⅵ、杆Ⅶ、杆Ⅷ;其中,杆Ⅱ、杆Ⅲ、杆Ⅳ、杆Ⅴ、杆Ⅵ、杆Ⅶ、杆Ⅷ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导向筋1-1,多个导向筋1-1沿伸缩杆1周向均匀设置。
理论上,在伸缩杆1数量固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调整每级伸缩杆1的长度来满足升降高度要求,反之,在各级伸缩杆1长度固定的条件,也可以通过调整伸缩杆1的级数来满足升降高度要求;但实际工程中,无论是伸缩杆1的长度还是伸缩杆1的级数都不能随意调整,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升降装置的自重、伸缩杆1的强度、形变量、举升高度、负重量、制作工艺、操作性等等多种因素;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采用8个伸缩杆1套接组成的举升机构,在满足举升高度要求的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适中、安装操作方便的优势,再辅以导向筋1-1,使整个结构布置合理、传动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金美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64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R组件检测控制系统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