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净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6697.6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3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赢群;王彤;赵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净水机。
背景技术
目前超滤滤芯分内压式和外压式两种。其中,内压式超滤滤芯有可冲洗结构可以反复冲洗,故而使用寿命较长;但是,内压式超滤滤芯容易胀裂,饮水安全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外压式超滤滤芯没有膜丝断裂的危险,但是不具备可冲洗结构,或者需要加反冲阀,加电控才可以冲洗,而对于超滤膜来说工作时只需要水压力足够即可,加电显得很累赘。
我国水质较欧美日韩等国家差,水中杂质比日本等国家多30%左右,而超滤膜有易污染特性,在较差的水质环境下使用寿命急剧地减少。超滤滤芯标准过水量为2T(目前的技术),目前实验和实际使用一般为1.5T左右,而在自来水质恶劣的情况下还1T不到。加入可冲洗结构后,通过不断清洗超滤滤芯,可以使超滤滤芯净水总量逼近2T。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冲洗的净水机,目的是简化净水机的结构,在不加电控的前提下实现对外压式超滤滤芯的冲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机,包括壳体组件和外压式超滤滤芯,外压式超滤滤芯包括设置在壳体组件内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过滤组件包括:过滤膜丝,多根过滤膜丝沿直线方向延伸,过滤膜丝具有沿其轴线延伸的中空孔;进水端板,进水端板封闭过滤膜丝的中空孔的入水端,进水端板上具有进水口;第一出水端板,过滤膜丝穿设在第一出水端板中,中空孔中的水通过第一出水端板流出;其中,进水端板和第一出水端板以及壳体组件一起构成相对封闭的过滤腔。
进一步地,第一出水端板的第一端设置有出水口。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的第一端设置有进水管,其第二端设置有出水管和排污管。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两端的进水端盖和出水端盖,进水管设置在进水端盖上,出水管和排污管设置在出水端盖上。
进一步地,进水管与排污管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进水管与进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排污管的一端向内延伸穿过第一出水端板并与过滤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排污管上设置有机械式的阀门。
进一步地,净水机还包括第二出水端板,其设置在第一出水端板的一侧并与第一出水端板以及壳体组件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净水腔,净水腔与过滤膜丝的出水端相连通。
进一步地,净水腔与出水管相连通。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净水机,由于外压式超滤滤芯的过滤膜丝采用膜丝拉直结构分布,从而解决了外压式“U”膜丝层层包裹,冲洗难度大的缺点,不用加电控即可实现冲洗,简化了外压式超滤滤芯的结构,从而简化了净水机的结构。当需要冲洗时,排污管打开,大部分水流通过排污管流出而带走污水,这样便达到可冲洗的目的。污染物冲洗过后,超滤膜的制水能力得以恢复。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机的外压式超滤滤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机的外压式超滤滤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机的外压式超滤滤芯的过滤组件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机的外压式超滤滤芯的过滤组件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机,包括壳体组件10和外压式超滤滤芯,外压式超滤滤芯包括设置在壳体组件10内的过滤组件20,过滤组件20包括:过滤膜丝22,多根过滤膜丝22沿直线方向延伸,过滤膜丝22具有沿其轴线延伸的中空孔;进水端板21,一般采用环氧树脂作为封胶,其它形式也可,过滤膜丝22的中空孔的入水端由进水端板21封闭,进水端板21上具有进水口211;第一出水端板23,一般采用环氧树脂作为封胶,其它形式也可,过滤膜丝22穿设在第一出水端板23中,中空孔中的水通过第一出水端板23流出;其中,进水端板21和第一出水端板23以及壳体组件10一起构成相对封闭的过滤腔。壳体组件10的第一端设置有进水管111,其第二端设置有出水管131和排污管1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66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