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储能脚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7243.0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8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富堡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博纳威(厦门)康复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66 | 分类号: | A61F2/6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能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假肢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储能脚。
背景技术
对于肢体残缺者而言,有一款能够恢复肢体部分功能并能从事简单生产劳动功能的假肢,是他们的期望,也是他们回归社会的信心。对于下肢载肢患者来说,通常是利用假脚来代替正常人体的踝关节和足部机能。但是,目前国内的假脚大都是采用一体成型的木材脚芯,配以橡胶或者聚氨酯外包裹足型体结构。这种结构,患者在行进过程中,来自地面的冲击力直接传递到患者残肢,使使用者不舒适,易疲劳且体力消耗大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储能脚,解决现有假脚对使用者冲击力大、行走费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储能脚,包含前脚板、承接座和后脚板,所述前脚板位于所述承接座和所述后脚板之间,并通过螺丝将三者固定为一体,所述后脚板设置有减震块。
进一步的,所述后脚板为两个L形结构叠加形成,所述减震块位于两个L形结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前脚板侧面呈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前脚板的前端沿纵向方向设有分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通过在后脚板设置减震块,增强储能脚的缓冲作用,从而减少使用者行走时受到地面的冲击力,节省体力,提高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假脚,由于其缓冲有限,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面的冲击力,导致使用者感觉不舒服、费体力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提出一种解决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储能脚,包含前脚板、承接座和后脚板,所述前脚板位于所述承接座和所述后脚板之间,并通过螺丝将三者固定为一体,所述后脚板设置有减震块。所述储能脚能够很好的缓冲来自于地面的冲击力,有效节约了使用者的体力,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储能脚,包含前脚板1、承接座4和后脚板2,所述前脚板1位于所述承接座4和所述后脚板2之间,并通过螺丝5将三者固定为一体,所述后脚板2设置有减震块3。
所述后脚板2为两个L形结构21、22叠加形成,所述减震块3位于两个L形结构21和22之间。所述L形结构21和22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置于下部的L形结构21比置于上部的L形结构22略大,二者立起部分相互贴合,并通过螺丝5与前脚板1的未分叉端紧密连接。所述L形结构21和22的水平部分则夹设减震块3。
所述减震块3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并可根据实际使用者的体重、运动能力来设置厚度及选择材料,即用较软的或较硬的材料,或较高的或较低的厚度。由于所述减震块3只是夹设在两个L形结构21和22之间,因此更换方便。所述减震块3可以将由前脚板1和承接座4传递过来的冲击力缓冲掉,从而减小使用者受到的反弹力。
所述前脚板1侧面呈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使前脚板1具有弹性功能。
所述前脚板1的前端沿纵向方向设有分叉。所述前脚板1的后端则为一体、不分叉结构,并与承接座4和后脚板2紧密连接。
所述前脚板1和后脚板2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储能脚,通过在所述后脚板设置减震块,增强储能脚对冲击力的缓冲,使得使用者行走省力、舒适。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富堡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博纳威(厦门)康复器具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富堡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博纳威(厦门)康复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72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