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千斤顶的油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8383.X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5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唐洁;石永良;唐循申;李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3/25 | 分类号: | B66F3/25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千斤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举升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千斤顶的油缸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液压千斤顶由底座、外套、油缸和活塞杆构成,外套与油缸设在底座上,并且油缸位于外套内,活塞杆位于油缸的缸腔内,油缸的外壁与外套的内壁之间构成为储油腔。通常,在活塞杆上开设一道凹槽,藉由该凹槽形成油缸缸腔与外套之间的泄油回路,以体现安全回油的作用,但是由于密封圈(也可称油封)受压时易因形变而将凹槽堵塞,从而丧失泄油的作用,对此可以由美国专利号US4077608提供的技术方案印证。
目前,液压千斤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乏存在油缸爆缸和/或崩牙之情形,因为在操作过程中,当油缸压力达到设定值后,因违反使用规程或称操作规程而继续操动泵芯,并且在活塞到达上扬程度极限位置时,油缸上腔中的压力力骤增,轻则导致顶帽的内螺纹与油缸的外螺纹配合部位的螺牙崩损,严重时引发油缸爆裂并且有可能危及现场操作人员。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在使用过程出现顶帽崩牙和/或油缸变形乃至爆裂情形而藉以保障安全的液压千斤顶的油缸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液压千斤顶的油缸结构,包括外套、油缸、顶帽和活塞,油缸位于外套内,并且该油缸的外壁与外套的内壁之间构成有储油腔,顶帽与外套的上部相配接,并且还与油缸的上部相配接,活塞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油缸的油缸腔内,在该活塞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将活塞与油缸腔的缸壁密封配合的并且将油缸腔分隔为油缸上腔和油缸下腔的活塞环和活塞密封圈,而活塞的上部与顶帽的顶帽活塞孔相对应并且密封配合,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油缸的上部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活塞到达上升极限的部位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贯通所述油缸腔的油缸上腔与油缸下腔的泄油槽,在所述的顶帽的内壁上并且在与所述油缸的上部相配接的部位开设有一纵向的顶帽泄油槽,该顶帽泄油槽与所述的储油腔相通,并且还与所述油缸上腔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泄油槽的数量为两条或以上时,则围绕所述的油缸的内壁的圆周方向按360°均分方式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泄油槽的横截面形状呈C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泄油槽的横截面形状呈V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泄油槽的深度为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顶帽上并且在与所述外套相配接的部位设置有一第一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顶帽的内壁上设置有一用于与所述活塞构成密封的第二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顶帽泄油槽的横截面形状呈C字形或V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顶帽泄油槽的深度为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活塞密封圈的断面形状呈Y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油缸的上部的内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活塞到达上升极限位置的部位设置了纵向的泄油槽,并且在顶帽与油缸的上部相配接的部位的内壁上开设了一既与储油腔相通又与油缸上腔相通的顶帽泄油槽,因此当活塞上升至极限位置时即使继续操纵泵芯进行泵油,则油缸下腔内的压力油可借助于泄油槽进入油缸上腔并且经顶帽泄油槽进入储油腔,从而可以杜绝顶帽崩牙和油缸变形或爆缸,以确保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83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收割机履带安装的升降装置
- 下一篇:护栏模板移动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