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起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8804.9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3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崔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海波 |
主分类号: | A01B13/02 | 分类号: | A01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23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垄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农田的起垄工作主要是在农田中开沟并将沟中的土铺平在垄上。垄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尤其是干旱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机械化作业的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垦区的大农业建设中,已有的起垄器是多排犁整体机械,基本上都是利用犁刀将土层翻耕破碎,然后将两侧的土壤往中间堆积,形成地垄。这样的起垄机存在着遇到斜坡面时,由于起垄器的犁刀高度一致,对于较高地区,垄沟旁的深度较深,推土板将无法推动垄沟上的泥土,而对于较低地区,则可能无法形成垄沟,实际使用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新型的一种起垄器,起垄器上分体的推土板和起垄圆盘设计,使倾斜的地形都能形成深度相同的垄沟,同时起垄圆盘是通过两圆盘之间咬合前进,将土推旁边形成垄沟,可避免杂草无法清除的缺点,不仅适合于平整耕地,更适合于各种倾斜面和洼地的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起垄器,包括机架、起垄架、起垄圆盘、推土板、行走轮,所述机架上部设有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后横梁下设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上设有弹簧,所述机架下部设有行走轮,所述起垄架前部通过铰链与前横梁连接,所述起垄架后部通过起垄杆与后横梁连接,所述起垄杆上设有弹簧,所述起垄架下部设有起垄圆盘,所述每个起垄圆盘之间设有推土板,所述推土板前部通过铰链与后横梁上的支杆连接,所述推土板后部通过铰链与后横梁上的延长杆连接。
所述推土板向前倾斜45度。
所述机架两侧面设有画线杆。
所述推土板为4-8个。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起垄圆盘是通过两圆盘之间咬合前进,可将杂草清除,具有能将土壤彻底全面翻耕,且形成的每个地垄深度相同,特别适合倾斜面和挖沟地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起垄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架;2-起垄架;3-起垄圆盘;4-推土板;5-行走轮;6-前横梁;7-后横梁;8-画线杆;9-支杆;10-延长杆;11-弹簧;12-铰链;13-起垄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起垄器,包括机架1,起垄架2、起垄圆盘3、推土板4、行走轮5,新型起垄机的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制作机架1,在机架1上部设有前横梁6和后横梁7,在后横梁7下部设有延长杆10,在延长杆10上设有弹簧11,延长杆10起到连接推土板4的作用,在机1架后部设有行走轮5,可使整个机架1向前运动,然后制作一个起垄架2,起垄架2前部通过铰链12与机架1的前横梁6下端连接,起垄架2后部通过套装有弹簧11的起垄杆13与机架1的后横梁7下端连接,在起垄架2下部设有起垄圆盘3,起垄圆盘3的两个圆盘互相咬合前进起到翻土的作用。最后制作4-8个推土板4,将推土板4安在每2个起垄架2之间,推土板4向前倾斜45度安在机架1的后横梁7上,推土板4前部通过铰链12与后横梁7上的支杆9连接,推土板4后部通过铰链12与后横梁7上的延长杆10连接,推土板4可起到推平垄沟土的作用。在机架1两侧面设有画线杆8,画线杆8在起垄器在前进过程中起到画线的作用,可以作为标记,下次工作时可从标记处开始。
使用时,根据地面的不同高度,在延长杆10上的弹簧11的作用下,各个分体推土板4会在弹簧11的作用下对垄表面形成不同的下压力,形成不同高度的推土板4,根据地形进行推土,分体起垄架2在起垄杆13上套装的弹簧11作用下,可以根据不同高度的地面下压下起垄圆盘3,使起垄圆盘3根据不同的地面形成垄沟深度基本相同,不会出现两侧垄沟深度相差很大的情况发生。由于新型起垄器是靠两个起垄圆盘3互相咬合向上翻土形成垄,所以可将杂草全面清除,具有能将土壤彻底全面翻耕。同时起垄机的分体式起垄圆盘3和推土板4的设计,可以让每个地垄形成的垄沟深度基本相同,特别适合倾斜面和挖沟地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海波,未经崔海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88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