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器进油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1758.8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6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葛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达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2 | 分类号: | F01M11/02;F02B3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45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油管,特别是一种增压器进油管。
背景技术
增压器作为一个发动机进气增压提高发动机功率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使用是长期处于高温高油蚀以及强震动的恶劣环境,因此增压器的进油管无论是采用纯金属管还是与软管配合设置使用,进油管的使用寿命都是一定,复杂的工作环境使得进油管易于被腐蚀老化而损害。为了不影响车辆的安全,定期地对进油管进行检修更换时十分必要的,因此这就要求进油管的更换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同时还要保证具有优良的强度和密封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压器进油管使用方便,密封性强,同时采用设置在金属管之间的软管,有效地防止了进油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震动而发生损坏,降低了损坏几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增压器进油管包括球形接头、一端设置有螺纹的金属管Ⅰ、一端设置有卡环的金属管Ⅱ、连接软管、一端带盖的螺栓以及扣套,螺栓的盖上设置有与金属管Ⅱ外径相适应的通孔,金属管Ⅰ和金属管Ⅱ的另一端均通过扣套连接在连接软管的两端,金属管Ⅰ一端通过螺纹和球形接头连接,螺栓设置在金属管Ⅱ上,卡环的最大径与螺栓的内径相适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增压器进油管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密封性强,便于对车辆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同时采用设置在金属管之间的软管,有效地防止了进油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机械震动而发生损坏,降低了损坏几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增压器进油管的一种改进,设置有密封垫圈,密封垫圈设置在螺栓内,并至少套设至卡环的前端。本改进通过设置的密封垫圈,有效地提高了进油管的密封性,防止了增压器进油管油料的渗透泄露,提高了进油管的使用安全性,避免了油料的泄露浪费,降低了行车的成本,提高了进油管的总体使用质量和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增压器进油管的一种改进,连接软管为带金属丝编织网包覆的聚四氟乙烯软管。本改进通过设置带金属丝编织网包覆的聚四氟乙烯软管,有效了地降低了油料对软管的腐蚀,提高了软管的抗曲挠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进油管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和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增压器进油管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密封性强,便于对车辆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同时采用设置在金属管之间的软管,有效地防止了进油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机械震动而发生损坏,降低了损坏几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另外通过设置的密封垫圈,有效地防止了增压器进油管漏油的发生,有效地节约了燃料,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采用带金属丝编织网包覆的聚四氟乙烯软管,有效了地降低了油料对软管的腐蚀,提高了软管的抗曲挠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进油管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和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增压器进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明列表:
1、球形接头; 2、金属管Ⅰ; 3、卡环;
4、金属管Ⅱ; 5、连接软管; 6、螺栓;
7、扣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增压器进油管包括球形接头1、一端设置有螺纹的金属管Ⅰ2、一端设置有卡环3的金属管Ⅱ4、连接软管5、一端带盖的螺栓6以及扣套7,螺栓6的盖上设置有与金属管Ⅱ4外径相适应的通孔,金属管Ⅰ2和金属管Ⅱ的另一端均通过扣套7连接在连接软管5的两端,金属管Ⅰ2一端通过螺纹和球形接头1连接,螺栓6设置在金属管Ⅱ4上,卡环3的最大径与螺栓6的内径相适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增压器进油管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密封性强,便于对车辆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同时采用设置在金属管之间的软管,有效地防止了进油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机械震动而发生损坏,降低了损坏几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达汽配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达汽配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17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久性内燃机减震消音排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井下巷道高压喷雾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