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2016.7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1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裕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A45F3/14 | 分类号: | A45F3/14;A01D34/9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操作人员为了支承割灌机、鼓风机等作业机械而穿着的背带(harness)。
背景技术
在使用割灌机、鼓风机等作业机械进行作业的情况下,考虑到作业性,操作人员穿着被称作背带的作业工具,通过将作业机械以悬挂卡定等的方式固定于背带,能够利用身体支承作业机械的重量。如专利文献1所示,公知该背带具备配置在操作人员的背部的背板、与背板相连接的肩带及腰带,使肩带和腰带在操作人员的前侧分别与带扣相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2689号公报
使用了上述这种背带的作业几乎都在户外进行,当在夜晚、照明不充分的昏暗条件下等进行作业时,不易辨认操作人员的位置。因此,第三者有时无法进行作业过程中的确认、作业的进展情况的确认等。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辨认性优异、在进行昏暗条件下的作业时也能容易地确认操作人员的位置、作业状态的背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的背带,是操作人员为了支承作业机械而穿着的背带,其特征在于,使在穿着该背带时该背带的成为外侧的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是具有夜光性的部分。
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的缝制纤维部分的线是夜光线。
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或2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向背带的表面印刷有夜光墨。
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3中任意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具有夜光合成树脂部分(本文中夜光合成树脂部分指的是由混合有树脂材料和夜光材料的材料制得的部分)。
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由于背带具有夜光性,因此辨认性优异,在进行昏暗条件下的作业时也能容易地确认操作人员的位置、作业状态。
采用技术方案2~4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构成为在进行缝制、印刷、成形合成树脂的工序时对背带付与夜光性的合理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穿着有背带的操作人员的背面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穿着有背带的操作人员的前侧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是表示背带的一例的说明图,该背带1在背板2的上端连接有一对肩带3、3,另一方面在背板2的下端连接有腰带4,使肩带3在操作人员的身前侧与腰带4相连接,能利用带扣5将腰带4固定在操作人员的身前。附图标记6、6是设在肩带3的下侧的肩垫。
其中,背板2利用合成树脂一体形成为贴合操作人员的后背的形状,在背板2的表面上粘贴有布7,在该布7上刺绣有公司名称标志(LOGO)等的文字8。在肩垫6的前侧也刺绣有该公司名称标志等的文字8。
带扣5也是合成树脂的成形品,能够利用连结部分的插合、打开而任意地装卸腰带4。肩带3和腰带4由尼龙等合成纤维缝制而成,肩垫6由内设有缓冲材料的合成纤维缝制而成。另外,在背板2和腰带4上悬挂支承有配件9,该配件9能供设于割灌机等作业机械的钩卡定。
并且,这里,粘贴在背板2上的布7由夜光线缝制而成。该夜光线例如由含有夜光材料的合成树脂制丝而成,或使夜光材料附着在尼龙、聚酯等线原料上而使这些线原料具有夜光性,从而形成该夜光线。肩带3也同样由夜光线缝制而成。
在使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背带1进行作业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在将背板2贴在背部的状态下,将肩带3、3从后方背在两肩上而使该肩带3、3与腰带4相连接,将腰带4从后方围在腰上而在前方利用带扣5固定该腰带4。于是,形成为将背带1穿着在操作人员上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当使设于割灌机等作业机械的钩卡定于配件9时,作业机械的重量经由背带1施加于操作人员,所以能够利用操作人员的身体稳定地支承作业机械,利用作业机械进行作业。
并且,在夜晚等昏暗条件下进行作业时,使用了夜光线的背板2的布7和肩带3、3分别自发光,所以能够容易地辨认操作人员的位置。因此,第三者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过程中的确认、作业的进展情况的确认等。
这样,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的背带1,通过使在穿着时成为外 侧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这里是布7和肩带3)具有夜光性,能够获得优异的辨认性,在进行昏暗条件下的作业时,也能容易地确认操作人员的位置、作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20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泛能网优化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旋转式开盖浸渍罐用轨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