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单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2169.1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3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宏达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6 | 分类号: | B60N2/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单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移动的传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单向器。
背景技术
为了调节汽车驾驭或副驾座椅前后的空间,一般汽车座椅都可以实现前后移动调节。因此,一般在汽车座椅上会安装单向器以调节前后空间。然而,传统的单向器则由主轴带动传动件转动,传动件带动旋转齿轮转动,最终旋转齿轮带动座移前后移动。在工件的制备过程中,传动件即要与主轴实现匹配,又需要与旋转齿轮进行匹配。因此传动件的结构复杂,需要制成异形结构,其制造成本较高。并且在使用较长时间后,传动件容易发生磨损,使用寿命不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汽车座椅调节稳定、且使用寿命较长的车座椅单向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单向器,包括主轴(10)、卡动件(20)、止动件(30)及转动齿轮(40);其中,主轴(10)的第一端(12)为手持转动端,第二端(14)为光滑柱体状,主轴(10)的中部设有转子(16);卡动件(20)的轴心处设有与主轴(10)的转子(16)形状相匹配的转孔(22),该卡动件(20)的边沿设有至少一个卡槽(24);止动件(30)的轴心处设有齿轮孔(32),止动件(30)的边沿设有至少一个与卡槽(24)相配合卡接的止动插片(34);转动齿轮(40)的一端设有与止动件(30)的齿轮孔(32)相对应匹配的齿轮(42),转动齿轮(40)与座椅转动件啮合以传动座椅前后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轴(10)的第一端(12)的外周壁面为齿轮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轴(10)的转子(16)的端面为方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该单向器还包括相互卡合的盒体(50)和盖体(60),盒体(50)与盖体(60)的轴心部各开有轴心孔;所述主轴(10)位于盒体(50)与盖体(60)围合的腔室内且第一端(12)通过盒体(50)的轴心孔向外延伸,第二端(14)通过盖体(60)的轴心孔向外延伸,所述卡动件(20)、止动件(30)及转动齿轮(40)位于盒体(50)与盖体(60)围合的腔室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该单向器还包括设置于盒体(50)内壁与卡动件(20)之间的弹簧(70)及弹簧片(80),以用于缓冲盒体(50)内壁与卡动件(20)之间的接触碰撞。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单向器,卡动件与止动件分体设计,主轴带动卡动件旋转,而卡动件带动止动件旋转,而止动件则带动转动齿轮旋转,最终转动齿轮带动座椅前后移动。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汽画座椅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并且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单向器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单向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动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动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动齿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盒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单向器,包括主轴10、卡动件20、止动件30及转动齿轮40。其中,主轴10的第一端12为手持转动端,第二端14为光滑柱体状,主轴10的中部设有转子16;第一端12的外周壁面可以是齿轮结构,这样可以增大手持把柄与第一端12的摩擦力,转子16端面可以为方形结构。如图3所示,卡动件20的轴心处设有与主轴10的转子16形状相匹配的转孔22,卡动件20的边沿设有至少一个卡槽24。如图4所示,止动件30的轴心处设有齿轮孔32,止动件30的边沿设有至少一个与卡槽24相配合卡接的止动插片34。如图5所示,转动齿轮40的一端设有齿轮42,齿轮42与止动件30的齿轮孔32相对应匹配,转动齿轮40与座椅转动件啮合以传动座椅前后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宏达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宏达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21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污透气座垫套
- 下一篇:中低速磁悬浮钢铝复合接触轨系统过渡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