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式蒸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2879.4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2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敖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敖向东 |
主分类号: | B01D3/04 | 分类号: | B01D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蒸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蒸馏装置,是一种一体式蒸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馏装置系统由蒸发器、冷凝器、预热器、回流罐等多个单体设备组成,存在着占地面积大、结构松散、散热面积大、能耗高、设备成本高、装置启动慢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的蒸馏装置系统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集蒸发器、冷凝器、预热器、回流罐等多个单体设备的功能于一体的一种一体式蒸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由管程向下、壳程向上的立式1-1型换热器、蒸汽压缩机、原液输入设备、不凝汽体排放器、冷凝液输出阀门等组成,在换热器的下管箱上开有上、下二个管程出口,上管程出口位于下管箱内的冷凝液设计液位线之上,下管程出口位于下管箱的冷凝液设计液位线之下;蒸汽压缩机的进汽口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的壳程出口相连通,蒸汽压缩机的排汽口通过管道与换热器的管程入口相连通;换热器的壳程入口通过管道与原液输入设备相连通,不凝汽体排放器通过管道与上管程出口相连通,冷凝液输出阀门通过管道与下管程出口相连通。
在需要外源蒸汽辅助加热来启动本实用新型装置时,辅助加热蒸汽输入管可与上管箱相连通,并在蒸汽压缩机排汽口的管道和辅助加热蒸汽输入管上分别装上蒸汽压缩机排汽口阀门与辅助加热蒸汽输入阀门。
原液输入设备通过壳程入口将需要蒸馏的原液输入到换热器的壳程内,并将壳程内的待蒸馏液体的液位稳定控制在工作液位线的上下限范围内;
在蒸汽压缩机启动前,先打开辅助加热蒸汽输入阀门,关闭蒸汽压缩机排汽口阀门,使辅助加热蒸汽经由上管箱进入到换热管内,从上到下对换热管外的壳程内液体进行加热、升温;
换热管内蒸汽冷凝后形成的冷凝液和不凝汽体流入下管箱,下管箱内的不凝结汽体达到额定外排压力时由不凝汽体排放器排出;
下管箱内的冷凝液液位达到冷凝液设计液位线上限时,打开冷凝液输出阀门将冷凝液排出,当下管箱内的冷凝液液位下降到冷凝液设计液位线下限时,冷凝液输出阀门关闭,把冷凝液液位控制在冷凝液设计液位线的上、下限范围之内;
换热管上部外面的部分液体因吸收换热管内的蒸汽冷却、冷凝时所释放的显热和潜热而被汽化变成了二次蒸汽,换热管下部外面的液体因吸收换热管内冷凝液冷却时所释放的显热而被加温、预热;
换热管外的二次蒸汽以汽泡的形式沿换热管外壁上升,同时也带动液体一起上升,从而在换热管外壁形成了上升液膜,液膜在上升的同时因吸收换热管内蒸汽冷凝时所释放的潜热也逐渐被蒸发成为二次蒸汽;
当壳程内的二次蒸汽达到设定的蒸汽压力时,关闭辅助加热蒸汽输入阀门,打开蒸汽压缩机排汽口阀门,启动蒸汽压缩机;
在蒸汽压缩机的作用下,壳室内的二次蒸汽经由壳程出口进入到蒸汽压缩机,经蒸汽压缩机加压升温后从管程入口进入到上管箱,再进入到换热管内,重复一次蒸汽的冷凝、冷却过程和将管外液体升温、汽化过程;
随着壳室内液体的不断汽化,原液输入设备不断地向壳程内输入原液,原液在折流板的导向下,从壳程底部迂回地向壳程上部流动,并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被换热管内的热流体加温、预热,最后逐渐被汽化成为新的蒸汽,新的蒸汽重复二次蒸汽的路径被冷凝、冷却,变成冷凝液和不凝汽体后流入到下管箱内。
本实用新型在用于低温、负压条件下的蒸馏工况时,不凝汽体排放器为真空泵;在用于常压或正压条件下的蒸馏工况时,不凝汽体排放器为自动排汽阀。
为了提高冷凝液的纯度、防止蒸汽夹带的液体进入蒸汽压缩机,可在蒸汽压缩机的进汽口之前的蒸汽 通道上设置汽液分离器,汽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液体回到壳程液体内。
在蒸馏工艺应用于海水淡化、废液处理等液体浓缩生产中时,常常需要及时、连续地排放产生的浓缩液,可在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1、具有浓缩液连续排放功能的本实用新型改进方法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敖向东,未经敖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28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媒体广播接入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车载设备激活方法及激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