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减震运动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5009.2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4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照;熊益清;陈红春;张升;黄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荣照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减震 运动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鞋,具体说是一种复合减震运动鞋。
背景技术
运动鞋在穿着过程中,如何能更有效地在保护运动员足部的同时,更好的辅助运动员获得优异的成绩,一直是运动鞋厂家的研发重点。根据生物力学研究,鞋底后跟受到地面的冲击力能达到个人体重的三倍以上,如果一味的采用避震、减震手段缓冲,则运动鞋后跟的能量会损失掉,虽然能很好的保护运动员足部,但对辅助运动员获得优异的成绩帮助甚小。因此,运动鞋后跟的能量回归设计一直以来是运动鞋设计研发的重点研究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减震运动鞋,结构合理,在充分缓冲人体足跟部触地瞬间的冲击力的同时,也能为人体向前运动提供弹力推进,减少缓震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达到最大的能量回归。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减震运动鞋,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鞋底1与足跟部对应的区域设有“工”形缓震部件2,
在鞋底1内与足弓部对应的区域设有避震拱形承托部件3,
所述避震拱形承托部件3的后端置于“工”形缓震部件2的上部,前端延伸至鞋底1与脚掌对应的区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工”形缓震部件包括:
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弧形板21、下弧形板22,上弧形板21呈上凸弧形,下弧形板22呈下凸弧形,所述上、下弧形板的材料均为TPU,
上弧形板21、下弧形板22的中部通过连接体23连接,
上弧形板21、下弧形板2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前弧形连接段211、后弧形连接段221连接,所述前弧形连接段211朝向脚尖方向,后弧形连接段221朝向脚跟方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下弧形板22的底面上设有TPU吸震弹性体24。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体23包括:至少三个TPU空心柱结构体,在空心柱结构体外表面包裹有PU。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体23的外形呈圆柱体状,或呈椭圆柱状,或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或呈中部向内凹的圆柱体状,或呈中部向内凹的椭圆柱状,或呈中部向内凹的圆台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椭圆柱状的连接体23的长轴方向与运动鞋鞋底的前、后方向一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椭圆柱状的连接体23的长轴方向与运动鞋鞋底的左、右方向一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圆台状的连接体23上小下大,高度为1-1.5cm,圆台上表面的直径为4cm,下表面的直径为4.5c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避震拱形承托部件3的底面向上凸起呈拱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减震运动鞋,结构合理,符合足部运动解剖结构和运动特点,在充分缓冲人体足跟部触地瞬间的冲击力的同时,也能为人体向前运动提供弹力推进,减少缓震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达到最大的能量回归,实现了运动鞋后跟的缓震与反弹性能的最优化。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 复合减震运动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工”形缓震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减震运动鞋,包括:
在鞋底1与足跟部对应的区域设有“工”形缓震部件2,
在鞋底1内与足弓部对应的区域设有避震拱形承托部件3,
所述避震拱形承托部件3的后端置于“工”形缓震部件2的上部,前端延伸至鞋底1与脚掌对应的区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工”形缓震部件包括:
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弧形板21、下弧形板22,上弧形板21呈上凸弧形,下弧形板22呈下凸弧形,所述上、下弧形板的材料均为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上弧形板21、下弧形板22的中部通过连接体23连接,
上弧形板21、下弧形板2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前弧形连接段211、后弧形连接段221连接,所述前弧形连接段211朝向脚尖方向,后弧形连接段221朝向脚跟方向,
为了更好地实现减震效果,下弧形板22的底面上设有TPU吸震弹性体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荣照,未经吴荣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50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布策略管理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预订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