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5258.1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0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亳州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0 | 分类号: | H01R12/50;H01R12/61;H01B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8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软性扁平线的线缆连接件。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件一般包括电连接器以及与电连接器相连接的线缆,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线缆与导电端子机械及电性连接在一起,线缆连接件使用时,电连接器与电子设备上的对应电连接器相互对接在一起,以实现线缆连接件与该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主机板、摄像头或显示器等。目前业界厂商所采用的线缆包括若干条同轴线、包覆同轴线的金属导电布及包覆于导电布外表面的绝缘层,导电布用以降低线缆连接件的电磁干扰,不同的同轴线有颜色相同的,也有颜色不相同的,使得同轴线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连接过程中,操作者可以利用颜色作为识别方式,将同轴线排列为预定的排列顺序,以与导电端子的排列顺序一致,而同轴线的排列为人工操作完成,容易出现失误,而且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导致制造成本高。另外,为降低线缆连接件的阻抗,需要通过人工将其中的两根或两根以上同轴线相互缠绕在一起而成为一同轴线组,必要时,需要形成由两根或两根以上同轴线相互缠绕形成的若干同轴线组,由于完成同轴线的缠绕采用人工完成,进一步导致制造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型线缆连接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制造成本的线缆连接件。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件,其包括软性扁平线以及与软性扁平线末端连接用以与电子设备上的对接连接器对接的一第一印刷电路板,所述软性扁平线设有与第一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若干导体,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设有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的金手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性扁平线包括中间部分及连接在中间部分与第一电连接器之间的第一末端,中间部分的宽度小于第一末端的宽度,第一末端为扁平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部分包括相同宽度的若干分支部分,所述若干分支部分相互堆叠在一起,以降低中间部分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分支部分相互隔离开后再堆叠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性扁平线外部包覆有一层绝缘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性扁平线还包括与中间部分连接的一第二末端及与该第二末端连接用以与外部设备上的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一第二印刷电路板、一软性电路板或一电连接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性扁平线还包括与中间部分连接的一第二末端及一第三末端,第二末端连接有用以与外部设备上的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一第二印刷电路板,第三末端连接有用以与外部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一软性电路板或一电连接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性扁平线还包括与中间部分连接的一第二末端及一第三末端,第二末端连接有用以与外部设备上的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软性电路板,第三末端连接有用以与外部设备上的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一电连接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性扁平线包括有与中间部分连接的三个以上末端,除了与第一印刷电路板的一末端外,其他末端连接有用以与外部设备上的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一第二印刷电路板、一软性电路板及一电连接器中的其中之一。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线缆连接器组利用件软性扁平线与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可以降低人力劳动的参与,节省人力成本,从而降低线缆连接件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件连接相应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件部分软性扁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线缆连接件连接相应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线缆连接件100用以连接在两电子设备之间,以实现该两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电子设备如主机板300、显示器400或摄像头500等电子设备。线缆连接件100包括一软性扁平线(FFC)1及连接在该软性扁平线(FFC)1两末端的第一印刷电路板(PCB)21、软性电路板(FPC)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亳州联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亳州联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52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