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钓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5439.4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4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党新安;刘野;杨立军;张秦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91/06 | 分类号: | A01K9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杨晔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钓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钓鱼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垂钓丰富精神文明生活。目前钓鱼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灵敏度不高,使用寿命短,一人多杆,如不及时收杆,则鱼上钩后溜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钓鱼装置,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灵敏度极高,成功率高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钓鱼装置,包括立杆3,立杆3的上端与鱼竿架6铰接,立杆3的下部通过第一弹簧4接鱼竿架6的一端,鱼竿架6的另一端通过快速接头7连接鱼竿8的一端,鱼竿8的另一端下方有导向槽9,在鱼竿架6上靠近鱼竿8的一端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导向环11和支撑杆5,支撑杆5和导向环11之间穿有钢丝12,钢丝12通过第二弹簧13连接立杆3,立杆3的下端通过螺栓结构2连接三爪固定叉1,导向环11与导向槽9之间穿有鱼线10。
所述鱼竿架6下方固定有吊环14,导向环11套接在吊环14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快速接头将鱼竿与自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简化并加强了钓鱼竿的固定,第二弹簧13具有缓冲作用,所以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尽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动钓鱼装置,包括立杆3,立杆3的上端与鱼竿架6铰接,立杆3的下部通过第一弹簧4接鱼竿架6的一端,鱼竿架6的另一端通过快速接头7连接鱼竿8的一端,鱼竿8的另一端下方有导向槽9,在鱼竿架6上靠近鱼竿8的一端的下方依次设置有导向环11和支撑杆5,鱼竿架6下方固定有吊环14,导向环11套接在吊环14上。支撑杆5和导向环11之间穿有钢丝12,钢丝12通过第二弹簧13连接立杆3,立杆3的下端通过螺栓结构2连接三爪固定叉1,导向环11与导向槽9之间穿有鱼线10。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
连接立杆3的下端,通过螺栓结构2与三爪固定叉1相连,三爪固定叉1插在地下,进而固定立杆3,通过松紧螺栓结构2可以调整立杆3的位置。第一弹簧4和第二弹簧13随时处于拉紧状态,储存一定的能量,鱼线10在导向槽9上滑动,当鱼儿扯动鱼线10时,鱼线10在导向槽9上滑动,并与导向环11相连,导向环11会被拉动,钢丝12与支撑杆5固定在一起,钢丝12在拉力的作用下拉伸变形,脱离导向环11,导向环11可以在吊环14上摆动,第二弹簧13为达到平衡状态释放能量,恢复变形,这样就打破了鱼竿架6在第一弹簧4和第二弹簧13共同作用下的平衡状态,立杆3的上端与鱼竿架6通过铰链连接,这样就会使鱼竿架6在铰链处的左端在弹簧4的作用下向下方摆动,铰链处的右端向上方摆动,鱼竿8通过快速接头7与鱼竿架6相连,进而实现自动钓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54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头自动熄灭的过滤嘴烟卷
- 下一篇:步行式爬杆机器人